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4月8日,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產前診斷中心聯合該院超聲醫學科成功為一馬來西亞籍孕婦進行雙胎臍帶血穿刺,以更好的幫助該孕婦進行胎兒產前診斷。據了解,該例穿刺為我省首例同時對雙胎的2個胎兒分別行臍帶血穿刺。
馬來西亞籍孕婦于連媞(化名)雙胎妊娠,在懷孕21周時超聲檢查發現“胎兒1雙側腎竇分離,胎兒2左側腎積水,右側腎竇分離”。2個月后,該孕婦經推薦前往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產前診斷中心就診。
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產前診斷中心主任汪菁經過評估后認為,該孕婦因腎積水及腎臟回聲增強,具有產前診斷指征,但已孕30周,超出羊水穿刺時限。因羊水穿刺細胞培養周期長,且孕晚期細胞活性下降、培養失敗率較高,所以臨床上針對超過24周后發現異常的孕婦,則需行臍帶血穿刺。由于臍帶在羊水中漂浮導致臍帶位置不固定,且臍靜脈管腔偏細,若穿刺不精準極易導致胎兒損傷、甚至致使胎兒丟失等。因此,臍帶血穿刺一直是業內公認的穿刺難度較高的超聲介入技術。
4月8日上午,汪菁主任聯合超聲醫學科劉衛勇主任在超聲引導下分別對雙胎進行了羊水和臍帶血穿刺,整個過程和孕婦溝通良好,穿刺順利完成,成功獲取了胎兒標本。預計2周后即可獲取檢測報告。
汪菁介紹,產前篩查是采用簡便、可行、無創的檢查方法,對發病率高、病情嚴重的遺傳性疾病(如唐氏綜合癥)或先天畸形(神經管畸形等)進行產前篩查,檢查出子代具有出生缺陷高風險的人群,針對篩查高風險孕婦,再行介入性產前診斷。產前篩查技術主要包括母體血清學篩查、產前超聲檢查及無創DNA檢測等,而羊水穿刺和臍血穿刺是最常用的介入性產前診斷技術,通過穿刺獲取胎兒細胞并進行細胞培養和染色體核型分析或分子檢測,是目前預防和控制染色體疾病患兒出生的主要措施。
據了解,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產前診斷中心聯合超聲醫學科自2018年底開展該技術以來,目前已成功完成臍帶血穿刺約120余例,一次穿刺成功率達90%以上,居國內一流行列,為今后宮內治療的開展奠定了基礎。目前該院產前診斷中心已常規于每周二,周五開展臍帶血穿刺。
陳禹舒 李軍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