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潮涌長三角,揚帆正當時。4月15日上午,皖江江北、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揭牌簽約儀式暨全省第四批貫徹“六穩”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現場推進會在皖江江北新興產業集中區安徽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蕪湖)項目開工現場舉行。
此次活動旨在通過集中簽約、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加快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推進皖江江北、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調結構、補短板、穩投資、增動能,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努力實現主要指標半年“雙過半”、全年奪勝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撐。
2010年1月,國務院批復《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提出“在皖江沿岸適宜開發地區高水平規劃建設承接產業轉移集中區”。同年6月,省委省政府正式設立各200平方公里左右的江北、江南產業集中區,并按照產城融合的要求,啟動兩個起步區建設。經過努力,集中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綜合保障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十分優良,為規模化、集群化承接新興產業轉移和布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我省乃至長三角地區極為寶貴的空間資源和非常難得的發展平臺。
簽約儀式 現場發布了《關于推動江北、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新興產業集中區”要努力打造長三角新興產業合作示范區。堅持綠色承接、高端承接、精準承接,以承接新興產業布局和轉移為主攻方向,圍繞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型材料、智能汽車、智能家電、工業機器人、大健康等領域,與滬蘇浙廣泛開展共建園中園、發展飛地經濟等多種合作模式,攜手做好補鏈、延鏈、強鏈文章,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融入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
當天,皖江江北、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重點項目集中簽約14個,江北、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各7個,總投資1180億元。簽約的一批大項目,涉及汽車、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精密機械等領域。這些項目中,不少都是牽手國企、上市公司的重大項目、高端項目,立足于“高精尖”、“高大上”的高新技術,將大大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創新能力提升。
與此同時,全省第四批貫徹“六穩”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270 個,總投資 1523.4 億元,今年計劃投資 417.1 億元。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 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等 11 個行業領域,覆蓋全省 16 市。其中,蕪 湖市此次集中開工重大項目 31 個,總投資 352 億元,今年計劃投 資 88.4 億元。
具體簽約項目
江北新興產業集中區:
1、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園項目
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引領,實施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創新制造工程,促進汽車產業鏈向深度和廣度延伸。項目規劃建設創新研發中心、汽車智造綜合區、智能網聯示范區、高端裝備創新區、海陸空立體物流樞紐等。
2、海螺集團智能裝備及產業轉型項目
在江北新興產業集中區投資50億元建設年產能規模5000套高新智能空調項目;投資20億元建設年產10000輛鋁合金輕量化汽車總裝工廠項目;在蕪湖市投資30億元建設集健康養老、文化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醫養小鎮項目;在蕪湖市投資依托高等院校下設環保學院,建設音樂小鎮等文旅項目。
3、綜合智慧能源項目
圍繞江北新區建設和重大項目配套能源需求,在綜合能源、清潔能源和能源產業創新領域投資100億元,開展綜合智慧能源項目一體化開發和綜合能源服務,推動儲能裝備、氫能產業在蕪湖市的投資布局和示范推廣。
4、江北新興產業集中區綠色發展示范區項目
三峽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參與江北集中區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基礎設施和綠色產業發展等領域的規劃、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近期以生態灣沿江兩岸生態保護為重點,將該地區打造成為城市綠色生態發展示范區;遠期圍繞長江蕪湖岸線段,參與江北片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岸線整治等,引入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
5、蕪湖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過江軌道)項目
發揮中國中車、中國中鐵在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工程建設等領域的優勢,為蕪湖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江南至江北段過江隧道項目提供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
6、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蕪湖激光產業園項目
建設激光增材制造技術研發中心、激光精密焊接技術研發中心、激光高端裝備技術研發中心等。重點研究解決高端激光裝備及工藝等領域中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
7、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蕪湖工程研發中心項目
依托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在復合傳感、仿生視覺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優勢,推動雙目仿生視覺傳感器等技術在蕪湖市機器人、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通用航空、現代農機等領域的融合應用。
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
1、中建材飛渡軍民融合產業園
建設軍民融合產業園,從事新型透波結構及其復合材料的設計開發、制備成型和綜合性能研究,年產1000臺全尺寸天線罩。
2、東陽光高端生物醫藥生產基地項目
建設高端保健品、生物醫藥生產基地以及高端專科醫院等大健康產業項目。
3、林展團隊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項目
建設年產1萬噸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生產項目,分三期實施。
4、隆科興紫外線固化式原位修復材料和機器人制造項目
建設年產12000噸紫外線固化式原位修復材料和50臺固化機項目。
5、古纖道紡絲織造一體化智能產業園
建設年產65萬噸熔體直紡—加彈—織造為一體的家紡產業鏈以及能源堡、變電站、空分中心、污水處理站等配套設施。
6、中基恒光(江南)智能制造產業園
建設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并通過產業基金引進行業骨干企業10家、上下游關聯企業20家以上。
7、佳晟年產10萬噸高端工業鋁基復合材料及深加工項目
建設年產10萬噸高端工業鋁基復合材料及深加工項目,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航空航天、電力電子和軌道交通等行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