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內,一位醫生教患者做呼吸操健身的短視頻被患者拍下并發朋友圈流傳開來,醫生防護服的背后寫著“合肥劉保華”幾個大字。記者了解到,劉保華是肥東縣中醫院的呼吸內科主治醫師,跟隨安徽第三批醫療隊支援湖北抗疫。記者昨天連線劉保華,他告訴記者,呼吸操可以幫助患者提高肺功能,對預防病情加重有好處。
呼吸操幫助患者提高肺功能
劉保華是肥東縣店埠鎮人。疫情發生后,他主動請戰支援湖北。“我已經寫了請戰書,第二天就要去湖北方艙醫院。”元宵節當晚,劉保華把自己的決定告訴愛人王昌美。盡管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顧,但王昌美只囑咐了一句“注意保護好自己”,就默默替丈夫收拾行李,把對愛人的牽掛全部裝進滿滿的行囊。
2月13日,經過緊張的艙前培訓后,劉保華正式進入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他和其他醫護人員一起,要負責兩個區70名患者,“每天查房了解患者病情,發現有病情加重就需要立即聯系轉診。”
“她偷偷拍了視頻,我是看到朋友圈轉發了才知道的。”劉保華說,一次查房時,他發現,有名年紀較大的患者呼吸不太好,“有些喘氣,并且情緒低落。”劉保華就教他做呼吸操,“可以鍛煉患者的呼吸功能”,沒想到被后面一位患者拍下來還轉發點贊了。劉保華告訴記者,他之前在合肥治療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時,也會教他們做呼吸操鍛煉肺功能,這對病情的恢復很有好處,“于是就想運用到這里。”
方艙醫院內大多數都是輕癥患者,孤身一人在艙內隔離,除了看手機沒有其它的活動。劉保華表示,做呼吸操對改善患者的心態很有好處。“許多患者都說做完整個人都舒服多了,心情也放輕松了。”
劉保華的愛人王昌美也轉發了這個視頻,“看他的狀態很好,放心多了,希望他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為患者多做些事。”
穿防護服十幾個小時無法坐下
每次進艙,劉保華始終都需要穿著嚴密的防護服。“每次工作時間是6小時,但從出發到回到賓館,這期間有10來個小時是不能喝水進食和上廁所的。”劉保華笑著說,因為他身材偏胖,沒有合適的防護服,所以行動走路都要格外注意。方艙醫院內有一些供醫務人員休息的椅子,但他怕弄破防護服,從不敢坐下來休息,動作也不敢有太大的幅度,“我們盡量省著點用,如果不小心弄破了不但自己會有感染的風險,還需要馬上更換一件新的,很浪費。”通常回到賓館,劉保華的全身都汗濕透了。
這些劉保華來說都不算困難,最讓他擔心的是患者的病情。還有的患者雖然病癥不重,但因為內心十分焦慮緊張,這時候就需要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他遇到一名中年女性患者,經常覺得心慌,反復拉著他詢問自己是否患有心肌炎。劉保華給她進行了全身檢查后發現血氧飽和度和心率都是正常的,于是就耐心開導她,打消了她的顧慮。
劉保華說,最讓他感動的是患者對安徽醫療隊的感激和贊許。“剛進艙的時候,很多患者擔心因為病毒性傳染病,醫生會離他們遠遠的,但我們和患者交流時都是離得很近。”劉保華告訴記者,很多患者不止一次地和他說“謝謝”。還有的患者對他說,“你們冒這么大風險幫我們治病,真的太感激了!”患者感激而信任的眼神,給了劉保華無窮的動力。
劉保華說,他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著一批批患者治愈出院。“估計這兩天還有一批患者要出院,期待他們早日和家人團聚!”
愛人也在抗疫一線默默奮戰
劉保華的愛人王昌美是肥東店埠鎮物業辦的一名普通職工,奮戰在社區防疫一線。夫妻二人在不同的崗位,詮釋著同樣的擔當。
丈夫上一線了,背后的家全靠王昌美支撐。丈夫走后,婆婆哭了,公公也沉默半天不說一句話。老人擔心兒子,孩子想念爸爸,作為家里最大的精神支柱,王昌美只有每天面帶微笑,故作輕松地去勸慰老人、安撫小孩。“從他走的那天起,每天都擔心,經常到后半夜才能睡著,希望他早日平安回來。”
在店埠鎮和平社區的大園巷值守點,每天早上7點鐘就能看到王昌美忙碌的身影,她耐心地給出入人員登記信息、測量體溫,總是以微笑面對群眾和同事。
單位領導了解她的情況,建議她留守辦公室做些后勤工作,可她卻堅持值守一線。從正月初到現在,王昌美已經在社區防疫一線工作了20多天,她很珍惜這個崗位,“在這里,我心里踏實,感覺和他在一起戰斗,一起加油。”
“他在前線治病,我當然無條件支持他,我也會照顧好小家,讓他無后顧之憂,放心工作,這是我對他的承諾。”疫情還未結束,王昌美說要和丈夫齊頭并進,繼續用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應有的一份力量。
興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特別聲明:
本文由大皖新聞客戶端獨家出品,不在新安晚報版權授權范圍之內。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本欄目常年法律顧問: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 陳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