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月19日24時,隨著隔離欄被緩緩推開,經過了19天的全封閉管理后,合肥市首個全封閉小區——杏林街道探礦廠小區正式解除全封閉管理,進入封閉管理狀態。這意味著,合肥第一個因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而實施隔離的小區終于“轉危為安”。 19個日日夜夜,456個小時的守候相望,注定給小區內335戶居民留下難忘的記憶。
從恐慌到安心居家隔離
合肥市廬陽區杏林街道探礦廠小區是一個沒有物業管理的單位宿舍。1月30日,探礦廠小區發現第一例確診病例后,杏林街道第一時間對其密接者進行了醫學隔離觀察,積極排查小區居民情況。
“因為是單位宿舍,居民之間的交往比較頻繁,加上沒有物業管理,給排查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杏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常靜介紹,1月31日上午,相繼有兩名疑似發熱病人送至醫院診治。針對該小區的嚴峻形勢,杏林街道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當即決定向上級指揮部報告,對該小區實施全封閉管理。
回憶被宣布隔離的那一刻,小區住戶歐京民記憶猶新:“突然聽到說小區有疑似病例,很快又確診了,當時心里確實有點害怕和恐慌。不知道小區是否安全,也不知道隔離后生活會怎么樣。”但是,來自街道、社區、城管和民警的關心和照顧,讓大家漸漸平復下來。“大家不要怕,保持良好心情,我們會做好小區的衛生消毒,你們的生活我們也會給予保障……”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挨個給每家每戶上門打電話,一番話打消了住戶們的恐慌和焦慮。
2月6日,最后一例無癥狀感染者集中隔離。2月12日,小區一例確診患者出院。連續14天,小區無新增病例及無癥狀感染者報告。2月19日24時,該小區經過了19天,456個小時的全封閉管理后,正式解除全封閉管理,進入封閉管理狀態。此后,社區將與探礦廠單位共同對此小區實施封閉管理。
解禁后最想給孩子買玩具
今天上午,在探礦廠小區的唯一的入口處,記者看到,社區工作人員將黃色柵欄推開,并剪斷警戒線,等候在小區門口的居民、車輛魚貫而出。他們在小區門口做好出入登記,并測量體溫后,就可以放行了。
“真的很感謝社區這些天來無微不至的照顧,雖然我們封閉在里面近20天,但我們也一點也不害怕,生活上也沒有任何不便。”今天上午9時,走出小區大門的居民劉潔開心地告訴記者,現在解封了,她特別激動,打算出門采購點生活用品。
“開始的時候肯定有些擔心,也接到了很多親戚朋友的關心電話,但社區工作人員每天都上門給我們測量2次體溫,還給我們送菜送日用品,我們真的非常感動。”住在小區16幢的陸大姐告訴記者,她住在5樓,小區沒有電梯,社區堅持隔兩天就送一次菜,風雪天也不例外,“有次看到他們穿著防護服,送上菜后,就靠在墻上大口喘氣,又接著送下一戶,真的很心疼。”
陸大姐有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她說,閑在家的日子,她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做烘培。孩子們有時候也會上上網課,在家鍛煉身體,日子過得很充實。解封后,陸大姐最想出門給孩子買玩具。
93歲老人寫來感謝紙條
探礦廠小區是老舊小區,小區內現有居民335戶,850人,60歲以上老人占70%,其中65位是獨居老人。針對獨居老人,社區工作人員每天都要打一次電話,詢問老人身體和精神狀況,了解生活所需。特別對于一些高齡的獨居老人,無法電話聯系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一起上門了解情況,疏導心理、詢問生活需求。
“老人們的飯菜要特別燒得軟爛一點,一天三頓飯,葷素搭配好,到了飯點我們就送上去。”社區工作人員介紹,有一天,張老的電話多次沒有人接聽,工作人員非常著急,立即穿上防護服,來到張老家門口敲門,直到看到老人安全在家才放心。
“這些菜我都吃不完,感謝政府給我們送來養老餐。”93歲高齡的顧維靜老人特地給工作人員寫來感謝紙條。他獨自一人生活,聽力不太好,行動也不便。在這么多天封閉的日子里,社區人員每天都準時送來熱飯熱菜,讓他感動不已。
礦廠退休職工林鵬業余喜歡寫作,全封閉期間,他用散文詩《溫暖》來抒發自己對一線防疫人員的感情。他告訴記者,有一次看到上門測量體溫的醫務人員因防護服緊缺,穿著雨衣就上來了,很受感動。
記者了解到,封閉期間,杏林街道為每戶居民提供基本生活物資保障,確保居民每天都有菜、肉、蛋等品種多樣的食物。正月十五,現場工作人員將一袋袋元宵送到各戶居民手中時,居民除了驚喜就是感動。
100多人24小時全天候值守
記者看到,在探礦廠小區門口,一塊“杏林街道探礦廠小區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的紅色牌子掛在簡易房門口。“街道成立了應急值守組、衛生防疫組、宣傳引導組、后期保障組四個工作小組,并召集了一批志愿者成立小分隊,設置了24小時服務電話,每天負責接叫居民反映的各項訴求。”杏林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常靜說,一共安排了100多名工作人員,天天四班倒守在這里,就是要為這些居民做好后勤服務。
全封閉小區生活垃圾必須實現日產日清,每天兩次環境的消毒消殺。社區為每棟樓配發專用垃圾桶,每天居民將垃圾袋裝后送至門前。城管先鋒隊員們每天兩次對重點區域、樓道和小區出入口進行消毒消殺,并有專人上門收取垃圾放至專用垃圾桶。“垃圾清理在平時不是難事,但在這個有著19幢樓,無電梯的老舊小區,我們的城管隊員們每天穿上防護服,一層層將垃圾收到專用垃圾桶后進行清運。由于防護服不透氣,每次垃圾清理,都是一次汗水的洗禮。”社區工作人員感慨道。
隔離期間,醫務人員每天八點鐘左右就開始進小區為每一位居民進行醫學觀察,監測身體健康狀況。因為防護服緊缺,醫生們都是早上進去,把每個人管理的對象全部檢測結束才能走出小區,脫下防護服。醫生們早上不敢喝水,有的甚至要忙到下午兩點鐘才能完成一天的檢測任務。他們不僅為居民提供健康檢測,還陪居民聊天,進行心理疏導,讓居民能夠情緒穩定地渡過隔離期。
王凱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