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我是黨員,我上!”“我是退役軍人,部隊值勤習慣了,把我的卡點值班表安排在后半夜里?!薄拔沂悄贻p人,身體好,免疫力強,村里巡邏的事我來干!”這些充滿激情、有點“霸氣”的話語,來自舒城縣柏林鄉馬松村退役軍人解光牛的抗疫日記。
解光牛,這名1989年出生的黨員、村干部,自大年三十投入抗疫戰斗以來,每天堅持在一線。在工作之余,他用日記記錄下了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字里行間,我們能大略知道一線抗疫工作人員的辛勞和不易。
1月27日(大年初三)
上午、下午一直在摸排從外地,特別是從武漢返鄉人員,還好,他們體溫檢測一切正常,交待安排好從武漢返鄉人員居家隔離14天后,一顆懸著的心也放下了。晚上五點多鐘了,家里人催著吃晚飯,趕緊往回趕。
正吃晚飯時,我們村的錢書記又來電話來了,一名從武漢回來的村民好像有咳嗽癥狀。這事馬虎不得,立刻放下碗筷,戴上口罩,把衛生室醫生請到村民家檢查。還好,只是輕微感冒。還是不放心,要該村民早晚兩次量體溫,居家隔離,不能接觸任何人。有任何情況,要立即報告我們。
這樣折騰著,回到家倒在床上已11點了。沒想到,這一天這么忙,這么充實。
1月28日(大年初四)
今年疫情這么嚴重,上面三令五申“不串門、不拜年、不聚會,不去人員密集的地方”。
而農村年味濃,家家戶戶上門拜年是多年來的傳統。一大早趕到村室,把村里的喇叭打開,向村民廣播:父老鄉親們,今年疫情嚴重,不能出門拜年了。情誼深不深、濃不濃,打個電話、發個微信就好了。疫情過去了,大家再好好喝一杯。
想想還不放心,又開著車,到各村民組轉悠,看到有拜年的,我就勸他們趕緊回去。沒有戴口罩的,就從車里拿口罩送給他們,幫他們戴好。
隨后,又打電話慰問了從武漢回來隔離在家的,他們都表示理解政府的做法,是為他們好,感謝村“兩委”,這對我們是莫大的寬慰。有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我相信,這場疫情阻擊戰一定能成功。
1月29日(大年初五)
昨天稍微休息一下,但今天更忙了,縣里、鄉里召開疫情工作會議,看來形勢很緊。鄉里印了《明白紙》、《告村民的一封信》,發放了體溫計,要求村干部家家戶戶發放,讓群眾知曉防疫知識。
這年一天都不能休息了,我們兵分幾路,挨家挨戶跑。對有居家隔離的,我們還送去了糖果和蔬菜等,表達新年對他們的慰問和祝福。
老百姓很善良,很講人情味的,每到一家,他們總想留下我們,端茶倒水、遞煙拿糖,我們都一一謝絕。這是非常時期,以后有機會再敘。只要度過了這個危機,只要你們幸福健康,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1月30日(大年初六)
每天我看著不斷上升的“確診”和“疑似”病例數,心也越揪越緊。我們鄉里的政策也越來越嚴,省里、市里、縣里、鄉里不斷有領導前來督查。我們村里設了卡點,對通往村外的七個卡點實行“嚴防死守”。
村民們也行動起來了,他們輪流值守,對每一個從外村來的人,不僅量體溫,還要盡量勸返;對非需要進村的,安排人跟隨,限定半小時內離開。對我村村民的外出,也有嚴格的限制。這條件確實有點苛刻,但是,非常時期為了村民的健康,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好在村民都理解。
夜里值班誰參與呢?雖然村“兩委”其他人都積極主動報名,但我是年輕人,是退役軍人,在部隊經常參與值勤,我更要沖在前面。于是就和錢書記說,我帶幾個年輕人,夜里的卡點就交給我們吧。
夜里值班確實辛苦。晚上很冷,瞌睡蟲又經常來打擾,讓人幾乎招架不住。但想想萬家燈火中,村民們安然的休息,我們的心里也寬慰了。
2月9日(正月十六)
昨天是正月十五,仍然像之前一樣奔波在一線沒有休息,今天雖然是周末,也不要想休息了。鄉里干部、縣里干部也沒有休息,他們天天在一線抗疫。我是黨員,更不能偷懶,雖然連續作戰,實在太疲勞了。
村里有三名群眾被隔離,我生怕他們憋得慌,特地建了一個微信群,天天去安慰他們,做他們的思想工作。今天他們都要解除隔離了,替他們高興,我要去看看他們。
戴著厚厚的口罩,買了鮮花,一戶一戶地上門,看到他們紅潤的臉龐,激動的表情,心也放下了。他們的安康,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安慰。
令我欣慰的是,全國疫情數在明顯下降,這是不是拐點出現,專家也沒給出答案,但我想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我們的努力有了成果。
這么多天的辛勞,好累,但我又在思考:中華民族真是多災多難,歷史上的大災大難太多了,但我們的民族就是從災難中走過來的,愈挫愈勇,總能在逆境中奮起。特別是在這次疫情中,涉及這么龐大的人口,這么復雜的形勢,幸虧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不然不知道會有多大的損失。我為生在偉大祖國、偉大的時代感到自豪和驕傲。
陳勝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向凱 趙明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