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疫情防控期間,口罩等醫療物資緊缺一直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各級政府想方設法采購,生產企業加緊生產,愛心人士和組織踴躍募捐……然而,就在大家都努力解決問題時,卻還有人抱著“蹭熱點、賺快錢”的心態,利用這樣的時機,干違法犯罪的勾當。
近日,安徽多地警方破獲了多起利用人們求購口罩的心理,實施詐騙的案件。警方提醒:網上購買醫療等防護用品或藥品要慎重,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
多地發生網購口罩詐騙案
在合肥的愛心人士任某某,與多名朋友籌資了66300元,準備購買口罩捐贈給防疫一線的單位。任某某向通過網上結識的微商采購,但在付款后,對方僅寄了一只口罩便失聯。
同樣準備獻愛心卻被騙的,還有池州的愛心人士胡某某。2月7日,胡某某向池州警方報警,其籌資44000元,通過微信購買口罩,準備捐贈給政府用于防疫,但付款后,對方將其拉黑。
除了這些愛心人士被騙,在安徽多地,也發生了市民網上買口罩被騙的案子。
1月26日,蚌埠人王某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在兜售N95口罩,聯系對方后,王某以每個8元的價格商定購買2000個口罩。第二天,王某通過微信轉款16000元后,被對方拉黑。
2月3日,寧國警方接季某報案稱,其在微信朋友圈發布訂購口罩的信息。隨后,一名陌生男子加入微信并聲稱有批量的口罩。隨后,季某按照約定支付訂金。案發當日,對方再次要求季某支付剩余的尾款。待季某支付后聯系對方時發現已經失聯……
急需口罩的心理被利用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梳理了多起類似案件發現,這些案件的涉案金額少則一兩千元,多的也有6萬多元。大部分的受害者都是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求購口罩的信息,或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嫌疑人賣口罩的信息,雙方聯絡交流后,嫌疑人收到錢就將被害人拉黑或者失聯。
疫情防控期間,安徽各地警方嚴厲打擊利用疫情詐騙的違法行為。接到報警后,警方迅速展開偵破工作,即使嫌疑人遠在千里之外,也都很快被抓獲。嫌疑人中有沒有正當職業的游民,也有沉迷賭博的年輕人。
為什么這些被害人會被陌生人騙走幾萬元呢?嫌疑人到案后,大多交代是利用人們急需口罩的心理來行騙。其中,騙了蚌埠人王某的山西籍嫌疑人張某某向警方交代,自己曾賣過幾百個口罩,但是口罩賣完了之后發現還是有很多人要買,而且這些人都愿意先打預付款。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發現,這些案件中的被害人都是在還未收到口罩的時候,就先通過網絡付了錢。嫌疑人只是謊稱自己有貨源,或者只是從網上截取了生產商營業執照等證件信息,就贏取了被害人的信任。
當然,也有被害人在支付了預付款后出現警覺。在安慶宿松警方破獲的一起案件中,被害人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仇某,她在微信支付了3000元定金之后,還沒收到口罩,嫌疑人石某就要求她支付余款,仇某堅決要求收到口罩再付錢,石某將其拉黑。仇某的警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她的損失。
警方提醒:買口罩要通過正規渠道
在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戴口罩是人們最基本的防護措施,但因口罩緊缺,很多人急需購買。不法分子利用這種心理來行騙的行為,正如廣德警方2月5日抓獲一起網售口罩詐騙案的嫌疑人時,民警當場訓斥嫌疑人向某所說的話,“疫情期間,這是喪良心的錢,知道嗎?”
安徽公安近日發出預警,公布五類利用疫情詐騙手段,其中第一類就是虛假購物消費詐騙。警方介紹,在這類消費詐騙中,犯罪分子利用群眾急于購買儲備口罩等醫療防疫物資的焦急心理,謊稱有貨或者可以幫忙代購,在被害人付款后,不發貨或直接拉黑失聯,騙取錢財。
安徽省反電詐中心提醒:網上購買醫療等防護用品或藥品要慎重,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如不好分辨是否詐騙,請撥打當地反電詐預警專號96110咨詢。一旦發生被騙,請及時撥打110報警。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