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隨著疫情的發展,使得醫用防護品的需求量大增。如何在當前形勢下最大限度挖掘潛能,提高生產能力,對一些醫用防護品生產企業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了上游物料難以供應之外,生產企業還面臨著缺工的困境。據了解,企業開春缺工是多年來難以破解的“頑疾”。在今年的特殊情況下,各家企業也都在使出十八般武藝來應對。
企業一:大年初五開始招工,現在還缺二三十人
安徽莫尼克醫用防護公司的許先生最近為企業招人忙得“上躥下跳”。
“年初五我們就把招聘啟事掛出去了。”記者在該企業的招聘啟事上看到,他們需要質量檢驗員、折疊工、縫紉工等工種。以前招工還要求工人需要一定的技能,現在門檻放得很低。“縫紉工,只要有點基礎都行。”許先生表示,即便這樣,他們目前還有二三十人的用工缺口。
許先生介紹,該企業以前每天能生產防護服二三百件,現在產量飆升到每天六七百件。隨著產能的上升,各個崗位的用工數量也需相應增加。從大年初五到現在,已陸續有新招的將近30人到崗。“招聘還在繼續,我們也沒辦法。”許先生說。
企業二:優化流程提高產能,缺工仍是目前瓶頸
合肥高貝斯公司是一家生產醫療防護用品的規上企業,以前只有4臺機器,日生產醫用防護服100來件。2月9日上午,記者接到該企業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的電話:“記者同志,你們新安晚報號召力大,能否幫我呼吁一下,我這里急需20多名工人和技術骨干。”
該企業負責人一直關注著疫情的發展,“多一件防護服,就能讓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更安心投入工作。”對如何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該負責人一直憂心如焚。為此,該企業優化了生產流程,將前面的工序改由山東分廠完成,合肥這邊只做關鍵的后續工序。所有工作完成后,防護服就直接包裝裝載上車,第一時間運往武漢一線疫區。按照上級部門下達的訂單要求,該企業機器目前已經增加到28臺機器,每日生產醫用防護服達2000多件。
機器設備數量增多了,很快就凸顯出人員的不足。“機器24小時不停工,工人三班倒。”就目前的情況看,企業產能提升最大的瓶頸是缺人和缺物料。“而就缺人來說,從一線操作工到技術骨干,我們大概需要20來人。”于是,該企業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輾轉找到本報記者,希望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能幫忙呼吁一下。“希望有志于一起攜手抗擊疫情的小伙伴能加入我們,醫生守護我們,我們來守護他們的安全。”
應對:提高薪資降低門檻多措并舉
針對缺工現象,各家企業也是使出渾身解數來應對。
記者注意到,除了薪資待遇設置較平時優厚,不少企業還降低了用工門檻以吸引求職者。
有的企業更是另辟蹊徑,就將招工的目光聚集在企業所在地周圍。高貝斯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趙成介紹,他們在發布了招聘啟事之后,也接到了不少應聘電話。“我們優先考慮的是本地的就業者,很多外地的就業者,我們就都婉拒了。我們的企業就坐落在肥東縣開發區,目前就在附近就地招工,一方面緩解了當地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也暗合了疫情之下人員減少流動的現實需要。可謂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觀點:開春用工荒“頑疾”亟待破解
2月10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聯系了合肥市經信局民營經濟發展處。一名工作人員介紹,最近,為了鼓勵企業復工,合肥市已經密集出臺了各種措施。
記者注意到,2月5日深夜,合肥市出臺了惠企12條,在保障企業用工復產方面給予了一系列真金白銀的優惠。在采訪中,眾多企業都表示,他們已經感受到了這12條惠企政策釋放的暖意。不過,每年開春時缺工好像成了一道無法破解的頑疾,成為眾多企業繞不開的魔咒。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人口紅利日漸式微,近年來的“技工荒”和“用工荒”有愈演愈烈之勢。而就時間段來說,每年春節期間是企業人員流動最為頻繁的時段。“開工先招人,最近幾年已經成了很多企業的規定動作。”
而今年,洶涌而至的疫情造成了醫用防護用品需求量的激增,也讓這類企業首當其沖在用工缺口方面遭遇了雪上加霜。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各地密集出臺了一些限制人員流動的舉措,也給企業用工荒帶來新的變數。各家企業在應對危機所做的努力可圈可點,比如降低用工門檻,在家門口招聘等等做法均可資借鑒。而作為企業的行業管理部門,也應該多觀察和思考,并擇機出臺一些傾斜性措施,群策群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保障醫用防護用品的可靠供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向凱 趙明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