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三,對白洋河源頭的梅街鎮源溪村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這里都是旗傘遮云、儺腔悠揚、鑼鼓齊鳴,被譽為“戲曲活化石”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池州儺戲將在此間盡情展現其悠久的歷史古蘊,村民們會在當天舉行盛大的演出活動,每年都會引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往觀賞。
今日是2月6日正值正月十三,然而,與往年熱鬧景象完全不同的是,如今村子里處處是卡點、橫幅、黨員先鋒崗、志愿者服務臺。這座風景秀麗的山區村莊,如今異常冷清。巷頭巷尾僅可見身穿紅馬甲、腕戴紅袖章、頭戴小紅帽的黨員、志愿者們忙前忙后的身影,還有那不間斷循環播報的大小喇叭……
源溪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池州儺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萌生于農耕文明,根植于民間文化沃土的梅街鎮,以請神祭祖、驅邪納福為目的,地域特色鮮明,處處透射著古文明的雅韻。每年的正月十三都會舉行搶燈傘、朝社樹等活動。常會引得各地的游客及攝影達人呼朋引伴紛至沓來。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為做到防控期間不聚會,防止疫情傳播,按照當地黨委政府的部署,源溪村“兩委”迅速組織黨員、志愿者,通過廣播、文化廣場顯示屏、進組入戶等方式逐戶進行宣傳,要求各儺戲會停止一切群眾性文化活動,耐心解釋少出門、少聚集的好處,爭取廣大群眾理解和支持。
“自上世紀80年代傳承至今的‘正月十三朝社樹’儺戲活動,在今年中斷了,確實有點可惜。但是,疫情防控面前,我們毫不猶豫、毫不含糊。取消儺戲活動,也是為疫情防控做貢獻”。談到今年的正月十三,源溪村各儺戲會會長的話語中,雖有些遺憾,但更多的是堅定和平靜,“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依然可以再展風采。”
吳召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春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