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月1日,隨著滁州市衛健委公布增加2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的消息,該市累計增至6例確診病例。雖然在全省297例確診病例中只占少數,但隨著該市確診病例的增加,部分市民擔憂與日俱增。2月1日下午,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驅車來到滁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實地探訪,親眼目睹這里的醫護人員與疫情搏斗、緊張有序的戰斗場面。
這里是當地抗擊疫情主戰場
滁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滁州市傳染病醫院、滁州市精神病醫院)位于該市城東清流路與南京路交口。自1月21日起,該院被滁州市政府確定為新型冠狀病毒定點治療醫院后,這里便成了該市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主戰場。
“全副武裝”的王秀英。
“接到任務當天,我們一刻也沒耽擱,迅速投入到準備工作中,準備預案、發熱門診規范建立、建立醫護人員梯隊、多輪次反復培訓等,24小時咨詢電話、發熱病人綠色通道;僅用半天時間就騰出15間隔離病房,至23日夜新冠肺炎救治設施等物資基本準備齊全到位。”戴著口罩正在院內檢查工作的滁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向紅告訴記者。
向紅說,當前正是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二院作為全市抗擊疫情主戰場,她和醫院黨委“一班人”一刻也不敢馬虎,睜大眼睛,時刻準備著。一旁同事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后,包括院領導班子成員在內,所有醫護人員就沒有了固定的上下班時間,每天早來晚走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慣例。
帶著生活用品“出征”。
記者在現場看到,醫院內道路兩側戴著口罩的工人正在緊張施工,他們將一張張厚厚的塑料板材固定在鋼架上。向紅告訴記者,二院不僅是滁州市傳染病醫院,還是該市精神病醫院,在確定為新型冠狀病毒定點治療醫院前,這里日常還住著400余位精神病人和其他傳染病人,若不及時實施封閉隔離,很容易使病人家屬交叉感染。
“我們醫護人員積極性都很高,昨日部分黨員還積極主動參加了宣誓儀式,爭做疫情阻擊戰的先鋒!”向紅說。
發熱門診每天接診數十人
隨后記者來到二院的發熱門診,當記者低頭正欲走進門時,突然被陪同的該院紀委書記史延柱叫停,他說這里是易感染的敏感地帶,未經允許絕不可進入。果然,記者看到兩名身著白色工作服戴著口罩的護士站在門外等候取檢測樣本,門內一位身著隔離服的醫護人員站在大廳里,只見她全身上下被包裹的嚴嚴實實,透明面罩上被一層薄薄霧氣遮擋。就這樣,記者與站在門外與其交流起來。
發熱門診24小時為就診市民提供診療服務。
她叫王秀英,今年48歲,從事護理工作20余年了,有著豐富的護理經驗。她說,從建立發熱門診那天起,她就一直堅守在崗位上。按規定每班4小時,可由于缺少護士,現在每班需要值守8個小時,別看外面被防護服包裹的很嚴實,為便于行動,里面還不能多穿衣服,站在大廳里還是比較冷的。
“發熱病人主要集中在上午10點、下午4、5點和晚上8點左右,這些天發熱門診平均每天接待約40人左右,絕大多數都是感冒引起的發熱,居家留觀之后基本解除。”王秀英說,發熱患者絕大多數是40歲左右的青壯年。
隔離病房里忙碌的醫生。
每天接觸大量發熱病人,難道自己就不擔心嗎?“說不擔心那是假的,自己做這項工作雖然心里有底,主要還是擔心害怕傳染給家人。”對于記者提問王秀英回答說。隨后,她轉身忙于工作。
截止2月1日,該院發熱門診共診療患者360例,收治隔離病人14例,其中9例出院,1例確診。
隔離病房里的另樣世界
由于院方嚴格管理規定,記者最終未能進入隔離病房進行采訪,無奈之下只能拿著電話看著遠處的隔離病房采訪醫護人員。
他叫曹文生,今年51歲,是滁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他曾參與過當地“傳染性非典性肺炎”、“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多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可以說是“身經百戰”。
隔離區的保潔都“全副武裝”。
與以往不同的是,過去他作為普通醫生參與,這一次他是作為團隊領導者再一次站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參與對疫情的阻擊戰,因此感覺肩上擔子更重,心理負擔更大。
“此次疫情來勢更兇猛,感染人群多,病菌潛伏期長。”曹文生認為,此次疫情與以往有著種種不同,不可等同視之,一定要慎之又慎。
曹文生告訴記者,此次首批隨他一同進入隔離病房的共有19名醫護人員,一旦進入隔離病房至少要呆上14天,然后出去后還要再隔離14天,前后有近一個月不能與家人相聚。電話里曹文生笑著告訴記者,這是普通醫護人員排班計劃,作為科室主要負責人他可能要在隔離病房里呆得更長、更久……
隔著緩沖間的玻璃,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正在隔離病房里忙碌著。
“直接與確診或疑似病人打交道,說一點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主要是精神壓力!”曹文生說,一個班4小時,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當班時盡量少喝水、少進食,特別是女性醫護人員,甚至都戴上了尿不濕,以防萬一。
感染科李華琴科長告訴記者,醫護人員進入病區必須穿上全封閉的防護服,可外人并不清楚,穿上這套防護服要經過12道凈化程序才能進入病區。診治完畢出病區脫防護服時則更復雜,要經過23道嚴格凈化程序才能走出病區,進入休息區域,十分繁雜而勞累。
專家解讀診斷過程
一位發熱病人是如何從留觀診斷為疑似病人,最后確診的呢?這是許多市民普遍關心的話題。采訪中曹文生主任告訴記者,診斷過程十分嚴格,不同的病人有著不同的發病過程。隨后他向記者簡單通俗易懂地解讀了新型冠狀病毒醫學診斷大致經過。
護士工作站里,醫護人員正在緊張的分析患者病情進展。
疑似病例的診斷,一是病人有沒有流行病學史,即病人發病前14天內是否到過疫區或與來自疫區的人接觸?或與已經被感染上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有過接觸;二是臨床表現,是否發熱?或胸部CT異常,白細胞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有以上流行病學史中任何一條,和符合臨床表現任意2條,基本可以認定為疑似病例。
確診病例的診斷,一是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實時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為陽性;二是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具備此兩點基本可以確診。
擴建病房。
“新型冠狀病毒雖具有一定傳染性,但目前尚屬于可防可控范圍,只要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因此不必過分緊張和心理恐慌。”曹文生告誡記者,出門一定要戴口罩,盡量不要往人群密集地方去,回家后一定要用消毒液流水洗手。
抗疫情筑牢內心“長城”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這場戰役傳播的不僅是病毒,還有恐慌的情緒。”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肆虐,隨著確診人數增加,加劇了市民的緊張和焦慮,不少人甚至出現了恐慌情緒,作為精神衛生中心,滁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在抗擊這場疫情中不忘筑牢心理“長城”。
配藥間里,護士們配藥操作沒有因為厚重的隔離服而緩慢下來,因為患者需要她們的及時治療。
首先組建了心理救援醫療隊。由專科醫生和心理咨詢師組成的36人心理救援及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專家團隊。主要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及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等一級人群,和居家隔離的輕癥患者等二級人群進行現場干預、個案輔導、團體干預和精神疾病會診。
其次是開通心理援助熱線。依托該院原有的心理援助熱線:12320-2,為新型冠狀肺炎影響人群提供24小時在線心理援助服務。這也是該市將心理危機干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的重要舉措。
改建負壓病房支援疫情
不知不覺已到晚上19時30分,夜幕下的醫院里又暗又冷。記者來到該院名為“安康樓”隔離病房的頂層,這里燈火通明,電鋸聲轟鳴,一名戴著口罩的中年男子,正指揮數十名工人緊張忙碌,為了阻擊迅速發展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他們要在短短數天之內,完成原有負壓病房改建任務,供重癥感染新冠病毒的肺炎病人使用。
為了您的健康,我們時刻準備著。
這名中年男子叫孟慶海,是民營滁州市皖東人民醫院負責人。當他聽說市二院需要在短時間內改建好標準負壓病房有困難時,毅然決然、不計回報主動申請支援。從1月30日接受任務后開始,他調動一切可調動的資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關系,從多地甚至到省外購買建材和醫用設備,隨后進行緊張施工,施工這些天他一直都在現場指揮調度。孟慶海告訴記者,2月2號前必須完工。
“工人們到現在都還沒有吃飯呢,我怎能離開?況且我不在現場也不放心啊!”孟慶海對記者說,由于恰逢過年工人難找不說,而且還在近在咫尺極易傳染的隔離病區施工,就更難了,有工人甚至直言:給多少錢都不去!
“既要搶工程進度,也要保證工程質量,更要保證工人們的人身安全!”孟慶海說,施工這些天工人們做好必要防護,實行封閉管理,做到不與外界接觸。
與疑似病例患者交流。
“我做的這些事情,不要國家給一分錢,全都是自覺自愿捐贈!”昏暗燈光下孟慶海表情嚴肅。他說,全國性的疫情面前人人有責,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普通市民,他有責任、有義務盡一份心,出一份力!
采訪中記者獲悉,為應對可能即將到來更加嚴峻的疫情挑戰,滁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在做好迎戰準備的同時,滁州市委、市政府又在該院一墻之隔的南京路上進行一期病房擴建,建設工程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近日即將投入使用,此后將視疫情發展情況決定后續擴建工程,確保每名患者都能得到及時救治。
郭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素健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