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月13日下午,記者從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宣城市近年來堅定不移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與滬蘇浙深度融合、一體聯動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近三年來,該市新建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1028個,居全省第1位。
作為安徽省唯一一個同時與蘇浙接壤的市,宣城市處于安徽“東進”的最前沿,是滬蘇浙產業“西移”的第一站。當天下午,中共宣城市委書記陶方啟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稱,2018年以來,宣城市始終把創新作為發展的“先手棋”,積極參與G60科創走廊建設,牽頭組建G60新能源產業聯盟,目前九個城市77家企業加入進來。
據介紹,目前宣城市5家企業參與組建G60新材料產業聯盟,宛陵科創城列入G60協同創新平臺,寧國經開區被授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我們的智谷軟件產業園已經入駐滬蘇浙企業101戶,年產值30億元。”陶方啟說,該市不斷強化招才引智,目前共招引落戶高層次人才團隊59個,28個團隊入選省級扶持團隊,居全省第3位。此外,該市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91家,其中國家級創新平臺13個。
“目前,我市創新持續力居長三角中心區城市第3位,創新潛力居全省第1位,創新綜合能力全省第3位。”陶方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宣城市不斷推動產業協作融合對接。目前,該市在建的合作園區有5個,其中與浙江蕭山合作共建的宣城新塘羽絨產業園,已入園企業21家,建成投產19家,浙江省委政研室專程調研,將其稱之為“傳統產業轉型的典范、浙皖區域合作的樣板”。
“近三年來,我市新建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1028個,居全省第1位。實際到位省外資金2719.1億元,其中82.1%的投資項目、73.8%的到位資金來自滬蘇浙。”據陶方啟介紹,經過多年堅持不懈地東向發展、一體融入,宣城與滬蘇浙融合的緊密度進一步加深,經濟社會發展逐漸步入“快車道”。
趙琳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徐琪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