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1月7日召開的全身經濟和信息化會議上獲悉,2019年前11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同比回落1.8個百分點,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居全國第9位、中部第5位,繼續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預計12月份全省工業增速難以實現大幅回升,累計增速仍有進一步回落可能,全年增長7.2%左右。
前11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40個大類行業中有33個保持增長,增長面超8成。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量過半的大中型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高于全部工業2.3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工業、制造業用電形勢良好,分別同比增長5.7%、9.2%,居中部六省第2、第1位。12月份,全省制造業PMI為51.1%(經季節調整后),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高于全國0.9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反映制造業依然具有良好的韌性和后勁。生產形勢總體良好。
企業經營壓力改善。隨著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深入落實,企業經營壓力正在持續改善。前11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利潤率5.8%,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居全國第17位,同比提升5位;百元營業成本85.6元,同比降低0.2元;企業資產負債率56.9%,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在大規模減稅556.5億元的背景下,全省累計實現工業稅收1510.5億元,同比增長4.7%,高于全部稅收增速0.3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稅收同比增長6.1%,對全部稅收增長貢獻率達42.5%,較上年同期回升15.7個百分點。
前11個月,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0%,較1-10月回升2.2個百分點;其中技改、制造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3.8%、11.3%,回升2個、1.8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增速已連續3個月回升。在工信部首次開展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中,我省得分78.77,居全國第9位、中部第1位,充分體現了我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成效。
新舊動能同步發力。前11個月,全省電子信息工業增加值增長21.3%,高于全部工業14個百分點,對全部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19.4%。生產微型計算機2002萬臺,產量居全國第5位;新能源汽車11.3萬輛,全年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5100臺。傳統產業仍是支持我省工業增長的重要力量,在大規模技術改造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作用下,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增長8%,高于全部工業0.7個百分點,對全部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31.8%,其中石化、建材行業貢獻率均在10%以上。
陳志鵑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明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