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今年以來全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有關情況,據了解,截至10月28日,全省14個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4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全省16市PM10平均濃度為68.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1%。不過,皖北四市PM2.5平均濃度普遍處于高位,改善成效不明顯。
今年以來,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啟動強化督查,圓滿完成2018-2019年度秋冬季攻堅目標任務。參照生態環境部做法,啟動了我省史上規模最大、執法最嚴、效果最好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秋冬季期間共開展7輪督查,檢查污染源點位5149處,發現存在環境問題污染源1433處,交辦突出環境問題5批次250個,曝光典型環境問題4批次20個,推動解決了一批突出“涉氣”問題。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63.9微克/立方米,比2017-2018年秋冬季下降8.2%,重污染天數較同期減少52天,圓滿完成攻堅目標。
不過,當前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形式異常嚴峻,根據國家約束性指標要求,今年我省14個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需要下降14.4%,目前僅比2015年同期下降13.3%,皖北四市PM2.5平均濃度普遍處于高位,改善成效不明顯。此外,煤炭消費量總量不降反升,2019年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煤炭消費8029萬噸,比2018年同期增加915萬噸。“公轉鐵”進展較慢,鐵路占比僅為1.96%,運輸結構仍然不優。
下一步,我省將做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加強兄弟省市區域應急聯動,依托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聯合預測預警機制,提高重污染天氣預測預警能力,夯實應急減排清單,實施差異化應急管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姚一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