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無錫高架橋側翻一事,經相關部門初步分析,原因是運輸車輛超載所致。今天,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安徽正在起草“城市橋梁限載標準”,目前,標準正在審查階段,尚未正式發布。
今天中午,在記者采訪時,合肥工業大學方詩圣教授透露,安徽省這幾年已經關注到城市橋梁限載問題,由合肥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牽頭,合肥工業大學、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安徽省綜合交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鐵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調研起草的“安徽橋梁限載標準”,已經起草完畢,正在由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查中。
合肥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黃從俊也向記者證實,2016年開始,他們與多家單位一起對安徽的城市橋梁做了調查檢測,計算通行能力,制定限載噸位。“每位橋梁的建設年限、標準、現狀都不同,需要重新評估,檢測后,確定一個最大限載噸位。”
黃從俊告訴記者,標準有一個亮點所在。“是在橋兩頭設置動態稱重和超前預警集成系統。”黃從俊解釋說,過橋車輛上橋時,系統會測出車輛與貨物的總重,如果總重超過限載標準,系統就會發出警報,警報會發到橋梁管理單位、交警甚至貨車駕駛員手中,必須要求停車檢查。
黃從俊稱,起草這樣一個限載標準,是因為很多城市橋梁在使用過程中漸漸成了“病橋”,其中,超載是一個較普遍的現象,如果長期如此發展下去,橋梁達不到設計使用年限,就會出現垮塌、報廢。“標準的目的也是為了限制超載現象,保障橋梁安全。”
隨后,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也從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獲悉,目前,該限載標準仍在審查中,公布時間待定。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 見習記者 徐琪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