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自2008年成立,經過10年發展,取得了哪些成績?安徽省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表明,2018年,示范區貢獻了全省四成以上GDP和財政收入、五成以上的科技成果,充分發揮了示范區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帶動作用。
據統計,示范區GDP由2008年的2900.9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281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速為12.1%,比全省快1.4個百分點;占全省的比重由2008年的32.7%上升到2018年的42.7%。財政收入由490.9億元增加到2276.1億元,年均增長16.6%,比全省快1.6個百分點;示范區財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由37.0%上升到42.4%。
示范區成立以來,不斷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產業結構逐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8年的8.4:51.1:40.5調整為2018年的4.8:47.5:47.7,一、二產比重分別下降3.6和3.6個百分點,三產比重上升7.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與全省相比,一產比重低于全省4個百分點,二產、三產分別高1.4和2.6個百分點,產業層次優于全省。
示范區申請發明專利由2008年的0.14萬件增加到2018年的6.32萬件,年均增長46.4%,占全省比重由50.8%上升到58.1%;發明專利授權量由272件增加到9072件,年均增長42%,占全省比重由55.6%上升到61.1%。
2018年,示范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51元,比2008年凈增25177元;與全省相比,收入水平優勢進一步放大,由2008年比全省高1684元擴大到2018年的545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20元,比2008年凈增14770元,收入水平由比全省高848元擴大到5824元。就業形勢平穩向好。2018年,示范區新增城鎮就業人口42.5萬人,比2015年凈增5.7萬人。城鎮常住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1.5%,比2015年低2.4個百分點,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明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