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12日,黃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了《中心城區老街南側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圖則征求意見公示公告》。圖則明確,該商業地塊中,梧崗巷與楓林巷交接的徽州行署文教局老樓屬于“保留改造建筑”。此前,該樓因面臨拆除引起輿論較大關注,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多次報道,呼吁保留利用好該歷史建筑。
根據該公告詳細圖則,屯溪老街南側地塊(老街靠濱江西路到江邊一側的區域)分為兩個地塊規劃設計,改造分為地面和地下,地面包括建筑、空地綠化等,地下包括商業利用空間和配套空間。沿河恢復三個古渡口,從屯溪老大橋往下分別是漁埠頭、陽湖渡、鹽埠頭。
地面空間規劃中,臨河建筑物有8處,建筑群兩端特別是下游區域的綠地居多,起到了“親水、見江”的效果。改造開發地塊和老街銜接的巷弄方面,能看到多條巷弄往河邊區域的延伸,如梧崗巷與楓林巷等。地下空間商業15999平方米;停車,13443平方米,規劃停車位182個。
建筑設計要求地塊內建筑檐口髙度一般控制在7米,屋頂山墻(屋脊)控制在9米內,局部節點建筑在滿足《黃山屯溪老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2016-2030)》且不影響整體風貌格晑的前提下,建筑髙度可適當拔高,以審定的詳細規劃為準。
建筑風格為傳統徽派,建筑界面突出傳統徽州街區特色。建筑色彩以黑、白、灰為主,建筑外墻與周邊地塊傳統建筑保持協調一致,材質建議采用地方傳統材料為宜。原地復建建筑按原測繪圖紙進行恢復重建,內部結構可結合業態需要進行調整。保留建筑在保持原外立面、建筑風貌、高度不變的情況下,結合自身業態需求,可對內部結構進行調整。該圖則中有一處“原地復建建筑”,在行署文教樓右側。
圖則明確,建筑間距、后退道路紅線及用地界控制要符合《黃山屯溪老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2016-2030)》的規定,以審定的詳細規劃為準;地下空間退讓需控制好與周邊保留建筑的距離,滿足安全等相關要求。
地下空間出入口設置于濱江西路東西兩頭,西側出入口寬度不小于5米,東側出入口寬度不小于5米。地面以步行空間為主,但需預留消防通道,并滿足消防等相關要求。
地下空間(商業〕與地下空間(停車)應連通,做到無縫對接;地下空間(停車)可配套商業等配套設施,其規模應符合原住建部、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完善城市停車場規劃建設及用地政策的通知》(建成〔2016〕)193號)的規定。
綠化、配套設施及環保等其他要求中,地塊南側建筑退讓需滿足環保相關要求。與周邊建筑的距離應滿足消防、文物保護等相關要求。屯溪老街一馬路、二馬路及連接周邊的街巷空間、肌理等需滿足《黃山屯溪老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2016-2030)》的要求,并對外公共開放。雨、污水接現狀市政道路的管網。A-02地塊配建服務周邊保留地塊的開閉所1處,配電房1處;A-01地塊配建服務周邊保留地塊的配電房1處;其建筑面積可不計入容積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吳永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