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1歲的小伙子小張一年多前遭遇骨折接受了手術治療,術后疼痛卻從未停止過,更讓小張感到驚恐的是:X光片復查發現,其骨折傷口不但沒有愈合,原骨折端反而出現“骨吸收”征象,斷骨間的缺損間隙擴大達到1.5厘米。近日,小張在安醫大二附院接受了手術治療,骨科專家從他的髂骨上取下骨質顆粒,填補斷骨缺損間隙,解決了折磨他一年多的病痛。
小張家住安徽農村,2018年年初騎車摔倒導致右腿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在附近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一般大約過半年左右時間,骨折就能長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張發現右腿疼痛癥狀并沒有減輕,更沒有恢復行走能力。為了尋求進一步治療,日前他來到安醫大二附院。
“X光片檢查發現,患者股骨干骨折部位可見1.5厘米的骨缺損。”據安醫大二附院骨科副主任醫師許新忠介紹,小張的病情是典型的“骨不連”,通俗的說就是骨折不愈合,屬于骨折后嚴重并發癥。骨組織具有自身修復的強大能力,當骨折給予適當的治療,大多數骨折都會很好愈合。然而,一部分骨折卻難以愈合。當骨折愈合比較緩慢,稱為延遲愈合;當骨折不能愈合,則稱為骨不連。
許新忠說,在所有骨折病人中,大約5-10%的患者會發生骨不連。“骨不連”不但不好治,還會給病人帶來巨大的痛苦,例如,肢體畸形與肌肉萎縮,骨端在移動時,容易產生疼痛以及負重功能喪失等,病人始終無法正常生活,甚至導致終身殘疾。長期治療會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同時還要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小張的病情比較嚴重,斷骨間的缺損間隙已經達到1.5厘米,如果再不手術治療,原先骨折手術中固定的髓內釘可能會斷裂,加劇病情。”經過治療組討論,許新忠決定為小張實施骨不連切開植骨,增加一枚鋼板內固定。手術中,醫生從小張的髂骨上取下一定量的骨質顆粒,移植到骨折傷的缺損處,填補間隙,再將肌肉縫合包裹傷口,順利完成手術。
預計經過3個月至半年時間的生長時間,移植的髂骨骨質會與骨折端較好的融合成整體,修復骨折,屆時,小張將恢復正常的生活。
鄭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