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4月5日上午8點,合肥市2019年“人文共祭 愛傳萬家”清明集體共祭活動在合肥市殯儀館一號廳拉開了帷幕。本次清明共祭共有95戶家庭,700余名市民參與。
本次活動以“詩”為主題,意在“詩賦傳情”,倡導“綠色殯葬 文明祭祀”的理念同時,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用飽含優美韻律、寄予豐富感情、流傳千年之久的詩歌向逝者傳遞最真摯、最深切的緬懷之情。
區別于以往點燭祈福、誦讀祭文等儀式環節,本次活動增加了心愿瓶寄語、插柳等創新環節,讓代表綠色新生、緬懷思念的美好祈愿得以傳遞,充分發揮市民的追思、祭奠之情。
活動當天,記者看到,為更好的服務廣大市民,館內入口處設立了祭祀咨詢點并配備了茶水、藥箱、紙巾等便民用品。在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的認真積極的引導下,祭祀群眾憑號有序入場,來往車輛循環出入,整館處于安全有序祭祀環境和氛圍之中。
據悉,今年在主會場開展的基礎上,分別在三里街街道、杏林街道、亳州路街道和曙光社區設置了4個分會場,累計143戶家庭群眾參加了集體共祭活動。自2011年開展至今,共有1676戶近14000人參加,通過花祭祈福、家風傳承、詩賦傳情等主題的宣揚,在滿足了廣大市民緬懷逝者,悼念哀思的情感需求的同時,進一步貫徹文明祭祀、生態祭掃的殯葬改革號召,讓綠色文明的新風吹遍廬州大地。
張紅艷 楊家平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見習記者 韓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