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月2日晚間,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收治了一位來自亳州將異物誤吸入氣管情況危急的女童。“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的高發群體為2-5歲的兒童,占就診群體的90%以上。部分孩子來到醫院后已經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有的甚至還沒到達醫院就已經死亡。”中國科大附一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住院總醫師潘春晨介紹,每年因為氣管異物到該院就診的孩子大約有300例,特別在春節期間,年初二、初三會達到就診高峰。
驚險:塑料珠幾乎堵住9歲女童氣道
當天上午,9歲的亳州女童靜靜在和小伙伴玩耍時,不慎將手串上的一顆塑料珠當成了糖果,吸入了氣道。據靜靜的媽媽回憶,“孩子當時就憋得滿臉通紅,嘴唇青紫,劇烈地咳嗽”,家人立刻帶她前往當地醫院就診。醫生告訴靜靜的父母,氣管里的異物,幾乎已經堵住了整個氣道,情況非常危險,需要立刻轉到上級醫院救治。
當晚,家人驅車近四個小時,帶著靜靜趕到了中國科大附一院就診,此時距離她吸入塑料珠已經過去9個小時。靜靜已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大口大口地吸氣,急促又費力。CT檢查提示異物位于主氣管,幾乎堵住了整個氣道,如果再進一步下滑,后果不堪設想。情況緊急!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孫敬武教授立刻聯系呼吸與急危重癥學科、麻醉科、手術室等科室,全麻下通過支氣管鏡不開胸取出堵塞氣道的異物。
在麻醉科和手術室的全力支持配合下,手術很快開始。呼吸與危重癥學科副主任醫師章俊強將支氣管鏡置入氣道后發現,塑料珠表面非常光滑,幾次嘗試夾取都沒有成功。由于孩子只有9歲,耐受缺氧的能力比較差,稍有耽誤,術中容易發生呼吸和心臟意外情況。時間就是生命!經過醫護人員緊急商議,改用消化道異物鉤網進行鉤取。很快,章俊強憑借熟練的操作,將鉤網沿著塑料珠與氣道狹窄的縫隙放入,成功地兜住了塑料珠的下緣。當長約5毫米的橢圓形藍色塑料珠被順利取出時,手術室里瞬間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整個操作用時不到10分鐘。目前靜靜已恢復出院。
提醒:2-5歲的兒童為支氣管異物高發群體
據參與手術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住院總醫師潘春晨介紹,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是以小兒為主的一種意外性急癥,高發群體為2-5歲的兒童,占就診群體的90%以上。每年因為氣管異物到中國科大附一院就診的孩子大約有300例,特別在春節期間,年初二、初三會達到就診高峰。目前通過健康宣教、知識普及,就診人數正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雖然如此,但是仍有部分的孩子來到醫院后,已經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有的甚至還沒到達醫院就已經死亡。
嬰幼兒以及五歲以下的兒童的咀嚼及咽喉反射功能還不健全,而且沒有自我保護意識,吃東西時容易發生誤吸。造成氣管異物的食物主要是花生、瓜子、開心果、栗子等各種堅果,也有筆帽、小玩具等。如果異物較大,并且位于總氣管就可能堵塞呼吸道可能導致窒息死亡。本次事件中,塑料球幾乎堵住了靜靜的整個氣道,在氣管異物的病例中屬于急診危難病例。
潘春晨介紹說,兒童在吞誤吸異物后大多都不會表達,不過家長們可以根據下面情況來判斷:異物進入氣道后,孩子會出現劇烈的咳嗽、嘔吐、呼吸困難、口唇發紫等癥狀,然后經過數天的平靜期后出現反復的咳嗽、發熱、吼喘。特別在新春佳節到來之際,家長朋友要看護好孩子,避免吃東西時哭鬧、嬉笑、跑跳等。盡量遠離堅果類的食物,有的孩子把習慣把筆帽、小玩具等含在口中,說笑時也會誤吸入氣管。
一旦孩子已經把異物放入口中,家長應該通過誘導孩子將異物吐出,避免訓斥、打罵等會引起孩子哭鬧的方法。如果孩子在吞食某種食物后突然臉憋得通紅,口唇青紫,或者出現劇烈咳嗽,或反復咳嗽好不了,應及時送往醫院,讓醫生來排查、評估病情并給予專業有效的救治。若異物在氣管內存留時間長,不僅手術風險增加,而且可能對肺部造成不可逆性損害。所以,對氣管異物的處理宜早不宜遲。
潘春晨 周裔翠 吳家煒 方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