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月28日,歙縣溪頭鎮藍田村,5位鄰居在幫助葉青芝做“肥泡粿”。
藍田村是有千年歷史的傳統古村落,每年春節前要制作“肥泡粿”,葉青芝在鄰居的幫助下,當天做了500多個“肥泡粿”,節前將陸續送給外地的親朋好友,部分留到節后送拜年的親戚。
“肥泡粿”一般在冬至殺年豬后制作,用菜油與面粉和面成團,自家的肥豬油渣與黃豆粉做餡,做成粿型后外面包裹黑芝麻,經柴灶鐵鍋烘烤而成,保存時間在一個月以上。當地家家戶戶都要制作“肥泡粿”,大戶農家要做上千個“肥泡粿”,互幫互助成為傳承下來的好民風。
日前,在休寧縣板橋鄉梓溪村,當地群眾以打糍粑的方式迎接新春佳節。糍粑又稱麻糍粿,是將蒸熟的糯米放在特制的石槽里用木質的錘子搗爛之后,在外面裹上碾碎的芝麻、白砂糖等做成的一種特色食品。每逢重要的農歷節日,當地農民都要打糍粑。如今,村民們將打糍粑與鄉村旅游相結合,讓游客參與進來,既讓游客體味了傳統民俗的魅力,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吳建平 陳佳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吳永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