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去年底,巢湖市烔煬鎮(zhèn)烔煬老街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烔煬(古稱桐楊)鎮(zhèn)位于合肥、巢湖兩城之間的中心地帶,瀕臨巢湖,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捷。因鎮(zhèn)內兩條穿鎮(zhèn)河流烔河和煬河而得名。據康熙巢縣志記載,烔煬古鎮(zhèn)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
連日來,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走進歷史悠久的烔煬老街,探訪這座千年古鎮(zhèn)繁華落寞下的期待新生。
一場降雪剛過,屋頂上的殘雪還沒有融化完,沿著新街上的寬大水泥馬路走到盡頭,轉而踏上青石板,就走進了烔煬老街。“白墻黑瓦馬頭墻”,典型的徽派建筑映入眼簾,仿佛“穿越”到了古代。老街很窄,偶爾能看見居民騎著電動車疾馳而過。老街兩邊有很多木質結構的二層小樓建筑,閣樓的屋檐上懸掛而下的一串串紅燈籠大都已經褪色,顯得有些破敗蕭瑟。沿著老街繼續(xù)往前走,一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已經倒塌,不少還未倒塌的房子也已經掛上“危房請勿靠近”的警示牌。
在老街北側入口不遠,今年82歲的何國泰老人仍然在堅持打理自己的“縫紉鋪”。何老18歲學藝出師后,來到烔煬老街開了家裁縫鋪,因其待客熱情、手藝精湛,慕其名前來做衣服的群眾絡繹不絕。在這兩間不足40平方米的小門面里,何國泰老人一干就是幾十年。如今,來何老這里做衣服的人越來越少,但何老仍堅持每天步行3公里路程從家里趕來開門營業(yè),風雨無阻準時開門關店。現在何老所做的衣服都是老年人服裝和嬰兒服裝,更多的是一些老人前來找其縫縫補補、嘮嘮家常。何老很習慣這樣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堅守老手藝就是為了充實自己、方便別人。”
82歲的老裁縫,仍在堅守自己的裁縫店。
烔煬鎮(zhèn)文化站何華站長介紹,烔煬老街為丁字形,東西長200米,南北長150米,現存明清時期古民居、古商鋪300余間。老街在清末最為繁華,店鋪林立、商賈云集、交易繁榮。當時,鎮(zhèn)上有京貨店、廣貨店、雜貨店、山貨點、醫(yī)藥店、紗布行、竹木行、茶館酒樓、旅棧戲園、宗祠當鋪、作坊匠鋪、織機坊、礱坊、磨坊等300多家,還有“祖一元”、“億泰和”、“長春園”、“清河園”等一批知名老字號店。
記錄了曾經歷史的老街。
烔煬當年的盛況,從李鴻章在此開設當鋪可見一斑。當鋪位于老街東街,三進五開間,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800平方米,里面的徽州三雕十分精美,排水系統(tǒng)獨樹一幟,曾號稱“江淮第一當鋪”。目前,當鋪已經修整完畢,正在布展,不久將向世人展現典當文化重現當年當鋪盛況。老街中閘口有一座蘇式建筑可不一般,它是我國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實驗農民文化館舊址,目前也正在維修布展,還沒有對外開放。
李鴻章當鋪修葺一新。
據悉,當地政府已經多方籌措資金對老街基礎設施全部維修。下一步將逐步修復沿街古商鋪、古民居并引水進鎮(zhèn),修復古橋、古碼頭。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穿越”時空,一睹老街當年的“繁華”模樣。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從啟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