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作為一項重大水利工程,引江濟淮工程潤澤安徽、惠及河南,造福淮河、輻射中原,具有保障供水、發展航運、改善環境等巨大綜合效益,是國家重大跨省、跨流域調水工程。而做好工程沿線的文物保護也至關重要。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從安徽省文物部門獲悉,目前引江濟淮安徽段沿線確定的44處文物點需要搶救保護,涉及到3個地級市的9個區縣,年代從新石器至晚清,以新石器至商周時期最多,年代較早,學術意義重大。為了保障考古發掘的進度,省考古所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邀請了國內具有考古資質的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等12所高校及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來皖開展合作發掘,并實行第三方監理制度。預計在2021年可完成并提交考古發掘報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碧琦 王從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