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蚌山區2018民生報告
(數據來源于蚌山區政府工作報告)
【“首善蚌山”三年行動贏得開門紅】
主要指標:“穩”的態勢在延續
預計(下同)全年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2%,財政收入增長8%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
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7.9%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
工作機制:“實”的作風在傳承
不斷創新項目服務、調度、督辦機制,受到王誠市長高度稱贊,并要求全市各縣區學習蚌山經驗
發展支撐:“進”的動能在儲備
新增“四上”企業43家
市規委會通過31項目次
組卷報批項目用地2459畝
“四經普”清查法人單位7146家
營商環境:“新”的優勢在醞釀
在全市試點實行企業開辦“一窗通辦”,新增企業2612家,全市第1
全省2017年度民營經濟分類考核排名第4,是全市唯一進入省前十名的縣區
【一年來主要工作】
(一)項目運作積蓄更多潛能
項目建設增速提質
(謀劃項目74個,計劃總投資1059億元;簽約20億元以上項目3個、億元以上項目22個。)
融資保障精準充分
(在財力緊張情況下,減免各項稅費1.4億元;籌措1.5億元,成立國有擔保公司,為實體經濟“活血化瘀”。)
政務服務便捷高效
(公共服務事項一日辦結率100%;“減證便民”申請材料精簡2249項,精簡比例69%。)
(二)產業轉型邁上更高層次
第三產業擴面強點
(獲批“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爭取省級服務業引導資金占全市總量35%。)
智能制造規模壯大
(智能制造基地獲批以來,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5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市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3家、規上工業企業3家。)
近郊農業活力釋放
(超過60%的市級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三)城市更新發揮更大功能
設施建設步伐加快
(完成大建設投資21.6億元;將計劃今后兩年改造的26個老舊小區全部改造。)
市容管理品質提升
(在全省率先推出“街長制”,設立各級街長62名;數字化城管按期結案率99.9%。)
資源保護成效明顯
(區政府成功創建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國家級節水型單位;新增綠地20萬平方米,提升改造32萬平方米。)
(四)民生福祉得到更好保障
惠民政策全力落實
(民生支出超10億元;新增省級眾創空間2家;城市新增就業7600余人。)
和諧社會深度構建
(在全國創新實施社區矯正網格化走訪模式,獲國家司法部高度肯定;“好人”數量增至224人。)
各項事業不斷進步
(獲批“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區”;安置房開工3665套、竣工2894套;投入近2100萬元建成燕山養老服務中心。)
(五)政府作風轉向更加嚴實
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
領導班子帶頭學憲法、學黨章黨規,深入開展“講忠誠、嚴紀律、立政德”專題警示教育
加強領導干部紀律約束,完成經濟責任審計項目12個。持續規范政府投資行為,完成政府投資審計項目45個
強化“馬上辦”督辦系統運用,約談6人,效能通報3人。區領導開門接訪群眾161批、4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