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4.61億元,增長10.6%
財政收入36.49億元,增長14.2%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7%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13億元,增長12.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33元,增長9.2%
弋江區作為全省唯一代表入選全國工業百強區
高新區入選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百強榜,綜合排名晉升至全國第42位
【一年來工作亮點】
(一)經濟發展邁上新高度
主導產業齊頭并進
(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部件、微電子及信息服務、節能環保及高端裝備制造三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307.05億元;奇瑞新能源銷量位居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榜第三名。)
發展后勁蓄積壯大
(全年簽約項目42個,總投資70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0個,5億元以上項目3個,10億元以上項目2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83個,其中5~10億元項目3個,10億元以上項目6個。)
企業服務作用凸顯
(為44家企業提供擔保,在保余額4.42億元,為47家小微企業提供4.95億元續貸過橋資金;搭建校企合作平臺2個,組織招聘會102場,幫助就業5300余人。)
(二)創新創業彰顯新活力
改革任務快步落地
(發放涉改營業執照399件、審批證件552件,發放“多證合一”營業執照7787件;開展G60“一網通辦”改革試點工作;完成全國首批“206系統”先行試點任務。)
創新能力逐步提升
(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24個;新建院士工作站2個,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15個;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5家,總數達113家。)
創業保障同步升級
(全年新增孵化面積8萬平方米,引進孵化項目93個;放創業擔保貸款6300萬元,兌現自主創新資金2917萬元,創業投融資達5億元。)
(三)城市形象呈現新面貌
生態環境日益改善
(治理完成散亂污企業482家,取締關閉337家,規范整治145家;累計清理建筑垃圾1100余噸,生活垃圾10余噸,工業固廢3萬余噸。)
城市建設有效推進
(弋江路快速化馬塘立交建成通車;新增綠化面積25.36萬平方米,人工造林1030畝;新建海上傳奇、牌樓標準化菜市場,完成澛港農貿菜市場、都寶菜市場示范化改造。)
城市管理不斷加強
(累計整治占道經營、流動攤點3600余起,拆除新建違建189處、面積9296平方米;在全市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四)人民福祉實現新提升
民生保障扎實有力
(投入2.34億元完成21項民生工程;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44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592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34人;建立13家社區養老服務站。)
脫困幫扶精準有力
(全年保障低保戶73457人次,發放低保金4192萬元;救助困難群體450人次,發放救助金115.9萬元;撥付利辛縣1250萬元扶貧資金。)
社會治理措施有力
(強力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重點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治安問題;530家工貿企業納入省信息化平臺監管。)
社會事業蓬勃有力
(建成并交付白馬小學和石硊學校初中部;試點“幼升小”網上報名工作;在全市率先啟動省級健康促進區創建工作;啟動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遷建工程。)
(五)效能建設取得新成效
有效肅清“陳、楊”遺毒遺風遺痕
全年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61件、政協委員提案50件,答復率100%;辦結群眾訴求2000余件,主動公開政府信息15000余條
“文山會海”整治效果明顯,發文下降18%、辦會下降11%
“三公”經費支出下降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