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要經濟數據】
預計——
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0億元,增長6.8%
財政收入:7.1億元,增長11.2%
規上工業增加值:105.6億元,增長11.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億元,增長10%
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2536元、14194元,分別增長8.2%、8.6%。
【工作亮點】
一是抓轉型促升級,提升發展質效。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深入開展“四送一服”雙百工程,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問題121個,爭取制造強省、強市資金600余萬元,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家、限上商貿企業11家、民營企業550家。
二是抓項目擴平臺,夯實發展基礎。
牢牢牽住項目投資“牛鼻子”,實施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潘集選煤廠、濱河新村公租房等項目竣工,皖江物流綜合碼頭、德榮26萬頭生豬繁育基地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潘集電廠、東辰固廢物科技環保產業園等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全區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29.3億元。
三是抓管理重統籌,推動協調發展。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黃河西路、濱湖大道等4條道路開工建設,完成珠江路升級改造,新建城區污水管網10公里,順通污水處理廠二期正式投入運營。加快解決保障房和房地產領域歷史遺留問題,萬盛陽光、碧海二期、寶辰花園等項目復工,大莊四期搬遷安置小區79棟多層主體建成,濱河新村4000套公租房分配入住。
四是抓整改嚴執法,推進生態治理。
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啟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持續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投入環保項目資金約17.6億元。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安裝135個大氣監測微站,落實重點路段中重型車輛限行措施,實行24小時領導帶班值班;加大建筑工地揚塵、散煤燃燒、煙花爆竹燃放和燒烤油煙管控力度,全年PM2.5、PM10同比分別下降5.5%、17.9%,優良天數比率同比上升16.9%。
五是抓脫貧惠民生,提高幸福指數。
突出抓好脫貧攻堅基層基礎工作,構建脫貧攻堅“5+2”工作機制,整合資金4028.3萬元,分6個批次安排項目428個;落實“兩免”扶貧貼息貸款4023萬元,戶貸戶用率達100%;創新產業扶貧新模式,產業扶貧到戶項目覆蓋6142戶貧困戶,中央電視臺《每日農經》欄目連續兩天播出我區酥瓜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專題報道,中央扶貧網等媒體推出系列專題報道。順利完成4715人脫貧、20個貧困村出列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