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6%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5%
財政收入60.5億元,增長9.7%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2億元,增長14.8%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3%、9.2%
PM2.5、PM10實現雙下降,分別低于市指標19%、8.5%
【一年來工作亮點】
(一)不斷創新平臺載體
持續做優平臺招商。
(利用北城壹號、長豐天使等6支基金,撬動省市基金11億元,引進社會資本3.3億元。)
持續完善基礎配套。
(投資27億元完善雙鳳開發區、水湖城南新區、崗集拓展區、下塘產業新城、吳山工業園區基礎設施,改造道路72條、總長89公里,新鋪設主管道62公里,新建變電站3座。)
持續釋放創新動能。
(榮事達再獲殊榮,成為安徽唯一國家級眾創空間;60萬平方米工業社區主體框架建成,中小企業發展空間保障有力。)
持續健全推進機制。
(全年新開工重點項目49個、建成30個、投產25個,141個“大新專”項目完成投資199.4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計劃。)
(二)大力優化產業結構
推進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
(兌現各類資金4.52億元,投放財政金融產品18.2億元。全縣在建工業項目163個,其中億元以上72個,5億元以上18個;技改投資增長10.3%。新增一級資質建筑企業22家,實現產值80億元。)
推進現代服務業加快集聚。
(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京東銷售額突破20億元。全縣存款余額466億元,增速11.6%;貸款299億元,增速22.9%。)
推進現代農業加快升級。
(創新出臺“勸耕貸”、高標準農田獎補辦法等扶持政策,大力推開設施農業保險試點。)
(三)全面實施鄉村振興
深入實施脫貧攻堅“1234”提升行動。
(大力實施“5011”造血工程,累計戶貸入社資金5000萬元。整合資金2.5億元,打造杜集邱集、左店永豐等8個田園綜合體和義井杜崗等3個現代農業示范園。)
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
(清理垃圾15萬噸、無害化處理率100%,完成改廁2.2萬戶。提升改造85公里供水管網。投資1.5億元建設7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建成14個美麗鄉村中心村污水處理站。)
(四)統籌推進城鄉建設
征地拆遷彰顯速度。
(強力攻克阜陽北路高架、506項目、綠化提升“511”工程、合淮路兩側、S311等拆遷難點,有力保障合安、商合杭高鐵以及西氣東輸等重點工程建設。)
城鄉建設彰顯高度。
(完成新一輪鄉鎮總體規劃修編。鳳麟路、長壽西路、合瓦路、工業大道、張義路等建成通車。啟動北城高鐵站升級改造,經停列車新增4列,人氣大幅提升。開工建設230萬平方米安置房。)
環境整治彰顯力度。
(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552家,整改雨污管網錯接漏接224處;強力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縣域生態環境全面改善,大氣質量、水環境質量考核指標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五)穩步提升社會民生
百姓幸福指數快速上升。
(投入16.7億元,高質量實施為民辦實事30條,民生工程群眾滿意度位居全省第二。)
群眾滿意指數不斷躍升。
(全縣高考本科達線率升至67.7%,提高5個百分點。新建5處鄰里中心、4個農貿市場、5所生態公廁,開工建設31個停車場。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1.5%。)
群眾安全感持續上升。
(創新發展“楓橋經驗”,深入推進人民調解,長豐代表安徽在全國交流經驗。交通事故率下降11.8%,安全生產考核連續13年全市優秀。)
(六)加快釋放改革活力
創優“四最”營商環境。
(取消各類申報材料4023項,精簡達六成;成立全市首家投資項目代辦中心,代辦時限縮短41個工作日,縣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正式掛牌。基本實現“最多跑一次”。)
創新人才選用制度。
(引進16名“雙一流”高校優秀人才。全縣清退不規范聘用50人。)
【一年來,全縣上下都有了一些可喜的變化】
一是工作站位更高。
二是工作理念更新。
三是工作眼界更寬。
四是為民情懷更濃。
五是干事勁頭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