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25年春節檔電影“鏖戰猶酣”,《哪吒之魔童鬧海》2月6日票房已突破56億。在光影的極致追求中,哪吒這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形象,蝶變出了新模樣。可是你知道嗎?哪吒其實和安徽蚌埠有著不解之緣。
2月5日,大皖新聞記者走進蚌埠市固鎮縣劉集鎮九灣,從集貿市場到村頭、渡口,說起哪吒,從老人到小孩,無人不知。這里建有哪吒鬧海非遺展覽館,還有很多以哪吒為主題的雕像和墻畫,哪吒鬧海的傳說在這里世代流傳,已成為當地獨特的文化符號。
美麗的傳說在這里流傳
哪吒鬧海、安徽固鎮,耳熟能詳的神話與名不見經傳的皖北縣城,可能很多人都無法將這二者聯系起來。
哪吒本是外來的神話人物,在傳入中國后被不斷本土化并最終演變成一個被人們敬仰、喜愛的英武少年英雄。隨著元明小說普及,哪吒故事逐漸脫離佛教經典,開始演義化、大眾化,其形象也由兇神惡煞的猛男變成了更加親民、惹人喜愛的道教孩童,并在《封神演義》中將哪吒的故事定位于東海、陳塘關、九灣河,并且明確描述了哪吒的道童形象。
在固鎮縣劉集鎮九灣廣泛流傳著“哪吒鬧海”的故事。澮河從固鎮至澥河入澮口共有九道大灣,因此得名九灣河。傳說中,陳塘關就位于渡口南岸的陳渡鄉陳渡村。河中有一深不可測的龍潭,潭底直通東海,宿有青、白二龍。它們每逢夏秋之際便興妖作怪,引發洪水災害。然而,陳塘關鎮守李靖的第三子哪吒卻勇敢地站出來,與二龍激戰并最終將它們趕回東海。
從此,老龍潭恢復了平靜,百姓們也得以安居樂業。為了紀念李氏父子,當地村民在陳塘關東門外建起七進院落的大廟,塑有左手托起七級寶塔、右手按劍而立的托塔天王李靖神像,又在九灣集南興建哪吒廟,塑有三頭六臂的哪吒神像。哪吒橫眉怒目,注視河心,時刻提防青、白二龍來犯,以保護平民百姓。
各種哪吒元素充斥小鎮
2月5日,大皖新聞記者驅車沿著017縣道一路來到了蚌埠市固鎮縣劉集鎮九灣,這里被認為是神話故事“哪吒鬧海”的原型創作地。隨著記者的不斷深入,只見道路兩旁,幾乎每一戶民房的墻壁上,都精心繪制著“哪吒鬧海”的墻畫。這些墻畫色彩斑斕、形態各異,哪吒與龍的激戰場景刻畫得栩栩如生。
繼續前行,一黃色建筑悄然出現在路邊。門口,一塊哪吒畫像的石碑立在門前,而身后的建筑上,懸掛著一塊牌匾,上有“陳塘關”三個大字。入門上方,另一塊牌匾則赫然寫著“九灣哪吒鬧海展覽館”。
“這個壁畫上描繪的就是哪吒在懲戒作惡黑龍,他左手拿著混天綾牢牢纏繞在龍身上,右手舉著乾坤圈作勢就要往下揮去……”在展覽館內,八十五歲高齡的張公課老人正熱情地為游客們講解著“哪吒鬧海”的故事。他聲音洪亮、精神矍鑠,仿佛每一次講述都能將人們帶入那段傳奇的歷史。張公課老人表示,在九灣,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都聽過“哪吒鬧海”的故事。而他自己,也不知道在這里講了多少遍哪吒的英勇事跡。
走進展覽館,哪吒的雕像巍然矗立,院內圍墻上則掛滿了手工繪制的哪吒神話故事圖集。二樓則珍藏著當地縣志中關于“哪吒鬧海”中相關地名的珍貴記載,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
沿著村道繼續向南,哪吒文化廣場映入眼簾。兩座數米高的哪吒雕像屹立在廣場兩側,時刻注視著不遠處的澮河。來到澮河岸邊,盡管寒風凜冽,但仍有不少游客在此駐足遠眺。
鄒大哥是土生土長的九灣人,他告訴記者:“我從小就聽老人們講‘哪吒鬧海’的故事,就是在這條澮河邊上發生的。前兩天剛帶孩子看完哪吒的電影,今天就特意帶他來這里看看。”
鄒大哥還表示,聽老人們說以前澮河邊上還有哪吒廟、望海樓等建筑,可惜因為年久失修而最終消失。但這些傳說卻代代流傳在九灣人共同的記憶之中。
哪吒可能是在固鎮九灣“鬧的海”
“‘哪吒鬧海’系民間傳說,追究哪吒是哪里人本就是無稽之談,但哪吒傳說本土化創作的原型卻值得探討,”固鎮縣人大辦公室主任、蚌埠市政協文史委委員王中華研究“哪吒鬧海”的創作原型已多年。通過查閱多地地方志及有關史料后,王中華發現,“明成化年間的《中都志》是‘哪吒鬧海’故事創作的重要參考,而固鎮九灣則極有可能是‘哪吒鬧海’故事的創作原型地。”
王中華告訴記者,通過將《封神演義》與《中都志》進行對比后發現,《封神演義》中一些重要人物和故事情節,尤其是“肉球生”“九灣河”“東海口”“龍王與蟹將”及屠龍等哪吒鬧海的主要地名和重要情節,在《封神演義》問世前的明成化《中都志》和明嘉靖《宿州志》等明代鳳陽府方志中都能找到相同或相近的內容。
除了重合的地名外,《封神演義》的創作背景也與固鎮九灣緊密相連,王中華向記者解釋,哪吒形象的演化及廣泛流傳,與文學作品的傳播密不可分,尤其在《封神演義》中對哪吒的故事有過多個章節的刻畫,也讓后世對哪吒形象形成了相對統一的記憶。
王中華說,《封神演義》約成書于明代隆慶(1567-1572)、萬歷(1573-1620)年間,目前公認的作者許仲琳生活年代約1560年-約1630年。
王中華認為,《封神演義》前三十回的主要內容與元代流行的《武王伐紂書》平話大致相同,其中第十二、十三、十四回等以哪吒為主的相關內容與元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那吒太子》大體相同。由此可推斷元代的《武王伐紂書》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是創作《封神演義》前三十回的重要藍本,是在《武王伐紂書》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基礎上擴寫的一部集歷史和傳說并存的文學作品。
“豐富《武王伐紂書》必然要查閱《史記·殷本紀》,而《殷本紀》中一共七處提到‘亳’即亳州,”王中華表示,《封神演義》的作者則肯定會查閱“亳”的相關史料,明代亳州屬鳳陽府,鳳陽府志收錄了當時亳州所有的重要史料,因而作者當時肯定首先要查閱鳳陽府志,“《封神演義》之前面世的明成化《中都志》,不僅收錄了亳州的史料,還收錄了鳳陽府各州縣的“道釋”“神仙”和異人,為《封神演義》中傳說方面的撰寫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所以才會在其中找到許多與《封神演義》相同或相近的內容。”
開發利用有助延續文化傳統
三頭六臂降世破魔,火尖槍舞鬧海除妖。作為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哪吒是如何成為人人喜愛的少年英雄?哪吒這一形象背后又有怎樣的文化意義?
“1996年我嫁到九灣這邊,深刻感受到哪吒的傳說在這里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九灣居委會副書記石曉麗對大皖新聞記者說,這邊的哪吒鬧海非遺展覽館,還有渡口等區域都是對外開放的,平時會有外地游客來這里參觀。
固鎮縣第一中學的丁玉聰老師研究當地的哪吒傳說文化已有十年之久,他也是非遺項目哪吒鬧海傳說的傳承人。丁玉聰說,哪吒形象的演化及廣泛流傳,與文學作品的傳播密不可分,在《封神演義》中,被刻畫為靈珠子轉世的三太子,在數個章節中有濃墨重彩的描述。
“上至白發老人,下至少年兒童,在九灣沒人不知道哪吒的故事。”丁玉聰告訴記者,哪吒鬧海傳說是當地的縣級非遺項目,他常會到劉集鎮九灣那邊去,感受那里的氛圍。
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趙華曾來過安徽固鎮調研,在他看來,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有著豐富的哪吒鬧海的神話故事,與哪吒有關的民間藝術也很多,當地非遺琴書就有唱哪吒神話的曲目。
趙華表示,神話人物不同于真實的歷史人物,神話故事也不同于歷史事件。神話故事也有基本的歷史痕跡,從這個角度來看,建立在一定歷史、文化基礎上的開發有助于保護文物古跡、延續文化傳統。
村民呼吁建設哪吒小鎮
劉集鎮位于固鎮縣城東,這里是固鎮縣的東大門,境內有7000畝自然原生態濕地張家湖和多處縣級古村落文化遺址。如今九灣陳塘關哪吒鬧海傳說處,是一片美麗的濕地,茂密的蘆葦交錯,夏日里常有白鷺藏于其中。
固鎮縣文化旅游體育局局長張艷梅在接受大皖新聞記者采訪時稱,目前已開展多種以哪吒為主題的文旅體活動,包括與天津的哪吒文化交流,舉辦哪吒鬧海文化研究與利用研討會、第一屆“哪吒鬧海·櫻花”騎行賽、第二屆鄉村籃球賽(村BA)、2024年安徽省“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等。
值得一提的是,“86版”《西游記》哪吒的扮演者楊斌與天津師范大學教授譚汝為及安徽高校的專家學者都曾來九灣參加研討會。
春節期間,劉集鎮組織哪吒及蝦兵、蟹將等造型隊伍參加2025固鎮縣春節民俗踩街活動,還以哪吒為主題設計禮盒包裝,內裝當地的特色農產品。
記者了解到,當地與“哪吒”相關活動越來越多,劉集鎮發展特色產業,紅糖、甜瓜、董湖粉絲等受熱捧,吸引游客探尋古老神話與新時代活力。
在采訪中,還有不少村民期盼,能將“哪吒”打造成當地的一張名片,打造哪吒文化園區或哪吒小鎮。
大皖新聞記者 孫召軍 魏鑫鑫 攝影報道
編輯 何錢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