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皖新聞記者關注到有網友反映合肥一些“城中村”人員密集,生產生活區域混雜,存在許多消防安全隱患。4月9日,記者根據網友反映,實地走訪合肥多個“城中村”,發現區域內很多自建房連片建設,內部道路狹窄,電線交錯如蛛絲,飛線充電現象比較嚴重,一些自建房甚至“臉貼臉”。
電線縱橫交錯如蛛絲
探訪地點:蜀山區十八崗“城中村”
十八崗“城中村”位于仙都路以南,繞城高速以北,屬于多區交界區域,主要由1.72萬平方米的自建小區組成。“城中村”內僅有一條主干道,兩旁錯綜分布著大量低矮民房。記者測量發現,主干道最寬處僅有4.2米左右,剛剛滿足消防車道最小寬度。而主干道兩側是曲折、狹小的土路,通往深處的民房。根據記者的測量,這些小道普遍只有2米左右寬。
十八崗“城中村”主干道寬度僅有4.2米左右。
正帶孩子曬太陽的劉大姐告訴記者,之前這里發生過好幾次火災,“(城中村)里面的一棟房子都燒空了,但是消防車進不去,只能拖著水管沖進去救火,好在當時屋子里沒人。”劉大姐說,“你看他們洗好的衣服就直接往那些電線上掛。”順著劉大姐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斜對面二樓窗外遍布各種電線,上面晾曬著十幾件衣物和一些床單被褥。
記者走在十八崗“城中村”,猶如走進“盤絲洞”,民房之間、墻壁上、電表箱上纏繞著各種電線,犬牙交織,有的老舊線路外圍的保護皮已經脫落,金屬線露在外。走進住戶朱大姐的家中,墻上的線路也是“四通八達”。朱大姐告訴記者,這些電線都是房東拉的,“我也不知道這些線是從哪拉過來的。”記者看到,朱大姐家墻上掛的插板上插滿了插頭,有電飯煲的,有電視的,還有給手機充電的。
十八崗“城中村”電線錯綜雜亂。
住戶將衣物晾曬在電線上。
走在小巷當中,記者看到幾乎每間房屋前都停有電動車或是電動三輪車,讓本就狹窄的路更加難以通行。為了方便充電,不少住戶從自家屋里接了一根插線板,或掛在窗戶上,或直接擺放在屋外地面上,過往行人、電動車直接從電線上碾過。
居民拉線充電。
不僅如此,一些租戶在原有磚房建筑基礎上,私自搭建許多鐵皮房,用來當倉庫存儲廢品。記者走進一間鐵皮板房,發現里面堆滿了硬紙盒、塑料制品等廢品,更有人在房內私拉電線,通電后再次進行出租。
鐵皮板房內堆放大量廢品。
一些自建房“臉貼臉”
探訪地點:大鋪頭片區“城中村”
大鋪頭片區“城中村”東至半島路,西至皖山路,南至長江西路,北至井崗路,總面積約1.79平方公里。9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大鋪頭片區荷花路商業街兩側的“城中村”。該城中村沿街為商業店鋪,只能通過兩側狹小的巷道進入。與很多“城中村”類似,這里巷道入口的電表箱上,纏繞著幾十條電線,猶如“爬山虎”一樣攀附在墻上。
大鋪頭片區“城中村”電線交錯
記者走進“城中村”,看到自建房多為4層左右,很多房屋“臉貼臉”,測量巷道發現普遍寬約1米,最窄處甚至只有0.7米,連行人通過都要側身相讓,車輛更是無法進入。
一些自建房“臉貼臉”。
最窄處僅0.7米。
不僅如此,“城中村”內的住戶往往將電動車停放在樓梯間或民房門口,然后從家中拉出一根長長的插板用于充電。記者看到,有的插線板旁邊甚至擺放了多個電瓶在同時充電。
部分消防器材有缺失
探訪地點:九華山路與寧國南路交口附近城中村
9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九華山路與寧國南路交口附近,從九華山路拐進一個小巷子,巷口多處墻壁上張貼著“消防安全須知”及“消防滅火救援知識”等海報。走進巷內,記者注意到這里的道路很窄,機動車很難進來。在道路東側,餐飲店和小作坊一家挨著一家,幾乎每家門口都停著電動車、三輪車,有的把貨物擺在路邊,導致道路更加擁擠。
“城中村”墻上貼有消防救援知識宣傳海報。
停放的電動車、三輪車擠占道路。
走訪中,記者看到不少墻壁上懸掛著滅火器,旁邊的“溫馨提示”顯示:滅火器是青年社區為了應對城中村各類突發性初期火情配備,任何人不得隨意挪走侵占私藏。可是記者看到,有的地方滅火器并不齊全,相較于其他地方的三只滅火器一組,在城中村最北邊的一處墻壁上,只掛著一只滅火器,旁邊露出孔洞,但卻沒有滅火器,且下方堆積不少雜物,“溫馨提示”牌也被貼上小廣告。附近租戶稱這里的滅火器出現缺失。
居民稱這處消防器材出現缺失。
除了上述問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這里也有不少飛線充電的情況。在一處樓道內,擁擠地停放著多輛電動車。在另一處自建房前,多條電線雜亂如麻地交織在一起,下方堆放著舊木板和多只塑料箱。在現場,一位住戶表示,這里租戶眾多,飛線充電現象比較嚴重,有的從樓上拉電線下來,長達一二十米。
雜亂的電線下堆放著舊木板和箱子。
大皖新聞記者 魏鑫鑫 孫召軍 攝影報道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