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合肥第四十五中陳彥然,認真寫作業”。還記得那位在武漢方艙醫院隔空喊女兒寫作業的媽媽周國紅嗎?上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將她的名字登記入庫。這位抗“疫”英雄、網紅媽媽,在開啟抗癌之路數月后,又為自己的人生悄然寫下了新的安排。8 月11 日上午,在等待下一輪治療的周國紅答應和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在家聊一聊。
從抗疫到抗癌,周國紅的命運牽動著很多人的心。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里,她輾轉在手術、放化療、藥物臨床試驗中,“以前天塌了也不會哭,現在經常掉眼淚。”但轉過頭來,笑對人生又成了她的選擇。在治療間隙,她回歸家庭生活,為孩子洗衣做飯,一家人圍桌說笑。“生活是苦,但要相信生活是好的。”她堅信道。
坦然面對病情起伏
因為開刀的緣故,周國紅的頭仍然不能自由轉動,“覺得自己像個機器人。”面對記者時,她苦笑著調侃道。作為安徽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今年4 月周國紅在結束抗“疫”之旅后,被確診為甲狀腺癌轉移。此后,她經歷了首次手術,并樂觀、堅強地接受了相關治療。
如今通過搜索引擎檢索周國紅的名字,系統就會自動推送出“周國紅護士怎么樣了”的關鍵詞,其實在網絡上關心她的人很多。周國紅的抗癌之路并非沒有波折。就在不久前,她在檢查中又發現了脖子底下出現了淋巴結,可能面臨二次手術。“甲狀腺癌本來就是個惰性癌,淋巴就是一直在長,我也用藥了,還參加臨床試驗了,我不相信它一點效果都沒有咧。”如今說起病情的變化,周國紅臉上淡然平靜,她說自己仍在等待臨床試驗,希望能夠使用靶向藥物做一些控制。
這些天,已經經過一輪放化療的周國紅,努力讓生活恢復成以前的模樣。她像一個普通中年女人,買菜、做飯,只是在家務這塊,她顯得有心無力,“實在有些干不動了。”
周國紅家客廳有一個一米多長的小沙發,那里一度成了她的小窩。因為7 月6 日剛做了治療,她身上帶有輻射波,在二十天左右的時間里,她都要與人保持兩米的距離。所以她決定白天窩在小書房里,晚上就獨自睡在小沙發上,盡量不接觸老公和孩子。
不過這樣沒能堅持太久。因為愛人在教育系統工作,接到中高考巡考等任務之后,她又把照顧孩子生活的事務給攬了下來。“我開車送小孩去輔導班,就跟她說,你盡量往后靠,我盡量往前,我倆保持一米多的距離。”
說這些的時候,周國紅并沒有流露出太多委屈。“生活就是這樣,生活是苦,但是要相信生活是好的呀。”關于生活的分量,周國紅總會想起自己的家庭。母親走得早,父親獨自帶大她和弟弟,又把她送到奶奶家讀書,所以她從小性格就很潑辣和獨立。
之后父親癱瘓在床,她與弟弟輪流照顧,直到去年老人家去世,那也是一段艱難的歲月。為了能夠照顧老人,她會選擇上一個24 小時班,這樣可以調休三天。大家經常看她風風火火地騎個電動車,電動車上一大袋菜。
“那個時候真的很難,不都過來了。”她輕輕地說。
給女兒傳遞精神財富
一向自覺內心堅韌的周國紅在生病以來也經歷過崩潰的時刻。在家人眼里,她的情緒管理一向很好,天塌了也不會哭。但是現在不行,有時候會情緒不好,經常會掉眼淚。因為現在有了牽掛。
其實很多人認識周國紅都是因為防護服上的上那句“@合肥第四十五中陳彥然,認真寫作業”。當時,因為擔心自己抗疫,正值初中的女兒學習成績會下降,于是周國紅便通過特殊方式隔空喊話女兒,沒想到成了網友們眼中的“硬核”母親。
在得知陳彥然小姑娘的心愿是報考武漢大學,武大校長竇賢康還親自給孩子寫了鼓勵的信。夫妻倆在感動之余,并沒著急讓女兒知道,希望孩子可以保持著簡單和低調。網絡時代,攔是攔不住的,“后來她知道真的有這樣一封信是寫給她的,可開心了,學習起來也更有勁。”周國紅說。
好在女兒也很明白爸媽的用心,有時候人家會很好奇地問她,你是不是網上那位“陳彥然”?小姑娘就會很狡黠地回應稱,可能是重名吧。
周國紅告訴女兒,自己把那封校長回信夾在他們家房產證里,和最貴重的東西放在一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夫妻倆想帶給女兒的精神財富。
提到女兒,周國紅始終一臉滿足。她覺得女兒很機靈,性格像爸爸,情商很高,也比較會說話,和自己直爽的性格不一樣。她的手機里存著大量女兒的畫,從小時候畫的簡筆到現在畫的國畫都被她拍照保存了。“我們沒帶她報過班,有時候看她一邊看著電視,一邊自己就畫了一些出來。”
如何扮演母親這個角色,周國紅自覺有點像“虎媽”。除了簡單照顧女兒的起居,她也會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帶孩子背背書,甚至為了孩子的一道物理題目,在晚上花好一會兒功夫來研究。
當年因為家里沒錢讓她讀高中,周國紅上了衛校,17 歲便工作至今。如今38 歲的她覺得現在的孩子很幸福,現在的課程也很有意思,比如在物理這門課中,孩子們這么小就會接觸到宇宙科學,這樣開闊的視野是她當年夢寐以求的。
“我以前有個想法,就是地理課上到哪,我就帶女兒去哪里玩。后來我做不到了。”不過她又補充說,“我肯定還是要把我女兒送到大學去的,我覺得我肯定行。”
希望身體還能做貢獻
周國紅感到,生病以來她更覺得應該珍惜眼前,活在當下,很多事情說做也就做了。比如這次申請成為中國人體器官捐贈志愿者,就是她一直以來的心愿,希望自己的身體還能為社會做點貢獻。
“其實早就申請了,最近卡才寄過來。”周國紅提起自己的同行——第三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里就有好幾位隊員,和自己做了相同的選擇,申請的時間更早。“可能從武漢回來之后,對于生死都看得比較淡了吧。”
離開武漢數月,雖然那段白衣執甲的記憶讓每位參與者都印象深刻,但在周國紅的心里卻已經翻篇,“說起來不會再那么激動了。”那時,她在武漢市經開區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擔任病人中心主任,解決患者的各種心理、思想、生活中的問題,對患者進行情緒撫慰和心理護理。在她的組織下,方艙里出現了很多人在電視上看到的場景:老教授帶大家讀書,“小品哥”表演節目……在那樣的時期,這些活動安撫著人們的情緒、撫慰著病患的心靈。
周國紅很喜歡在朋友圈里記錄著生活的點滴,從武漢回來之后,每一條朋友圈下面,都有很多當時她照顧的患者發來的關心話語和點贊。不過有時候真的心里很難的時候,她也不會在朋友圈里說,不想讓大家擔心,“總是希望我給大家帶來的是正能量而不是負能量。”
可是人與人之間總有最親密的關聯,對于周國紅來說,離她最近的還是家人。
她坦言老公和女兒其實也有壓力,只是不說而已,但大家也都一起面對了。偶爾她也會跟女兒談談心,“我就說媽媽萬一以后不在了,你一定要和爸爸相依為命好好生活。”
王文佳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夏麗霞/文 王從啟/圖
本文由大皖新聞客戶端獨家出品,不在新安晚報版權授權范圍之內。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