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家長發視頻稱,其使用女兒的360兒童智能手表提問:“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嗎?”得到的答案讓她覺得“毀三觀”。該智能手表品牌官方客服回應,問答功能是手表自帶功能,須聯網使用,答案是綜合了網絡搜索內容之后給出的。
“中國人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小眉毛、大臉”、“什么四大發明,你看見了嗎?歷史是可以捏造的”……該兒童手表的奇葩回答引發網友熱議:“震驚”,“這種言論竟是說給小孩子聽的”。許多網友將其他AI網頁的同題答案曬在該視頻主的評論區,證明智能AI的回答一般都是客觀中立的,不至于像360兒童手表“離了個大譜”。
雖然家長提的問題帶有很大主觀性,并非期待一個既定答案,但否定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否定史實,歧視、詆毀國人,三觀不正,而且,作為一款兒童手表,居然飚臟話,實在奇葩,實在匪夷所思。
雖然該品牌客服稱,手表的回答是綜合了網絡搜索內容給出,是根據第三方數據寫出來的,對于家長反映的問題,將盡快轉交相關部門落實整改,但負有把關監督主體責任的品牌方,此番難逃內容審核把關不嚴之責。就在7月,中央網信辦專門印發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專項行動重點整治6個環節突出問題,其中就包括了兒童智能設備自帶APP包含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對第三方APP提供的信息內容審核把關不嚴,存在不良導向內容。
根據中國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兒童智能手表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目前我國5歲至12歲的兒童數量約為1.7億人,兒童智能手表的市場普及率約為30%,基本上3個孩子當中就有1個有智能手表。
兒童智能手表市場龐大,用戶都是未成年人,這意味著各種兒童手表的品牌廠商不能只盯著市場份額、經濟利益,而且要自覺承擔起提供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的應用、內容的社會責任。而現實情況是,如今的兒童手表被詬病是“縮小版智能手機”,充斥著游戲、動畫、短視頻等,功能冗余、誘導消費、侵犯隱私等問題越發突出。
在此背景下,今年3月起,中國網絡安全產業聯盟組織制定的《兒童智能手表個人信息和權益保護指南》正式實施。該指南從告知同意與權利保障、監護人控制、網絡信息內容安全等方面為兒童智能手表生產者提供了具體的技術規范。
該指南明確,兒童智能手表制造者應嚴格執行網絡信息內容事先審核機制,防止含有色情、暴力、極端主義等危害兒童身心健康內容的網絡信息,防止可能引發或誘導兒童實施違反社會公德行為、養成不良嗜好等影響兒童身心健康內容的網絡信息,在智能手表操作系統、預制應用程序、第三方應用程序被制作、發布。同時明確,應建立違規發布信息管理制度,涉利用算法深度合成內容的功能,需按照《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加強內容安全管理。
少年強則中國強。從家長、企業到監管方,各方要積極擔起責任,營造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呵護祖國的花朵健康茁壯成長。家長、學校要積極教育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智能手表的功用,防止過度沉迷,并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適度監管;兒童智能手表廠商尤其是頭部品牌壓實主體責任,根據指南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嚴格內容審核把關,設立舉報功能,允許兒童及其監護人在網絡信息內容瀏覽、觀看界面直接對違規網絡信息內容進行舉報,并及時處置;監管部門要密切關注涉未成年人問題新特點新表現,對各類違規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從嚴處置違規平臺、賬號。
大皖新聞記者 江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