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晚,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在南巴黎競技場結束,陳夢4比2戰勝孫穎莎,繼東京奧運會后再勝對手,衛冕女單金牌。
賽后,陳夢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感謝現場為雙方運動員加油的觀眾朋友們。這話說得波瀾不驚,但只要看過這場比賽的球迷都知道,“為雙方運動員加油”的說法,是陳夢所表現出的一份禮貌。
兩位中國選手爭冠,是國乒戰史經常見到的名場面。所有中國人都會為之歡欣鼓舞。但和過往記憶不同的是,陳夢和孫穎莎這次所得到的支持,完全不同。
不妨借用新京報體育評論員孫海光的一段文字:他們手持各式各樣的橫幅和道具,為選手瘋狂應援。選手每打完一個球,看臺上歇斯底里的喊叫聲此起彼伏,甚至選手準備發球時,偶爾還有人發出不合時宜的聲音。
對此,網友看得很清楚:陳夢奪冠,觀眾的表情好怪。
這種厚此薄彼的“加油法則”,令人驚愕。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喜歡的運動員,這很正常。但是,如果因為這份喜歡,而給予另一位為國爭光的選手不公正待遇,這就不僅超出了個人好惡的范疇,也有違體育精神。
更別忘了,這是奧運會競技場,不是誰家的后院,可以如此肆無忌憚。
觀賞奧運會比賽,一直有著約定俗成的規矩,這就是文明觀賽、以不干擾比賽為底線。顯然,這場比賽,因為一些現場觀眾的肆意表達,給世人造成了復雜的觀感。
不知從何時開始,“飯圈文化”開始侵擾體育界。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332名受訪者的調查顯示,82.4%的受訪者感覺近年來體育“飯圈化”現象變嚴重了。
在“飯圈文化”緊逼下,國乒隊員有時也受到干擾。
一年多前,樊振東比賽期間所住房間遭陌生女子非法侵入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這事讓樊振東非常生氣,以至于選擇報警處理。事后,樊振東直言,“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支持,但僅限于賽場”。2021年,樊振東在機場遭遇球迷圍堵場面失控后,曾發文呼吁理智追星,切勿沾染“飯圈”習氣,并懇請球迷允許他做個普通人。
但如今看來,對某種過度的“激情”而言,“僅限于賽場”“允許運動員做個普通人”可能還不夠。
陳夢和孫穎莎決勝時的場下景觀再次表明,無論賽場內外,都要抵御“飯圈文化”的滋擾,因為這不僅涉及對不良風氣的抗拒,還涉及對公平正義的呵護——無疑,運動員得到球迷的何種態度,并不只是“因人而異”的結果,而更可能纏繞了某種偏見和私心。
這種情形,不僅會給運動員帶來極大的影響,還可能襲擾世道人心,甚至在社會場景中造成情緒和氛圍的“污染”。
陳夢和孫穎莎都是國乒優秀選手,她們在聯手奉獻一場精彩比賽的同時,也向外界展現了團結的力量、公平正義的力量。
這種高手之間的對決,當然關乎個體夢想和利益,但在更大的層面上,她們之間爭鋒,并不是一些人所想象的“暗斗”“內爭”,而是開創世界乒乓球運動的新局面。
乒乓球運動要想繼續向更高遠處發展,突破目下的技術、認知窠臼是必須的。在這種局面中,“飯圈”反客為主、無盡糾纏的表現,只會影響運動員的競技狀態,阻礙運動員合力登攀。
體育“飯圈”化,必然導致體育功利化、空心化。以往,娛樂圈 “飯圈”現象所造成的種種實際破壞,已經發出沉重警告,如果任由這股歪風邪氣滋擾,無論娛樂圈還是體育圈,都會永無寧日。
我們將看到一個不想看到的局面:秩序和公義被踐踏,體面和溫情被拋棄。
對于“飯圈文化”,不僅公眾、媒體深惡痛絕,體育界也有所警覺。5月15日,在全國體育宣傳文化工作會議上,國家體育總局就表示,將全過程堅決抵制畸形“飯圈文化”對體育領域的侵蝕。
體育比賽終究該回歸簡單、清澈的本源,人為制造的“鼓噪”“拉拽”,只能顯示出一份無聊和淺薄。我們永遠不能給這些“場外因素”以空間。(據安徽時評微信公眾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