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品牌快餐店“六一”限量發售的一款對講機玩具在年輕人中間爆火。這款原價38元的對講機,已經被黃牛炒至最高300元。據報道,有商家3天銷售額50萬。
“兒童節玩具!對講機!狠狠心動了誰懂”,“這個兒童節套餐的贈品玩具好可愛鴨!捏它,還可以唱歌”,有人為了拿到贈品玩具,在店里吃了兩份套餐,還有人不惜溢價數倍,也要把玩具買到手。
“六一”前夕,多家快餐店推出兒童節玩具,目標卻是瞄準成年人消費者。而從社交媒體的反饋來看,兒童節玩具也確實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
除了搶購玩具,買懷舊零食,戴紅領巾,去游樂園玩一趟,互祝節日快樂,互贈兒童節禮物,年輕人就是任性要蹭個兒童節,這是為什么?
一是彌補童年缺憾。小時候想要的玩具,當年爸媽沒給買,留下遺憾,也難免戀戀難忘。想想兒時用兩個紙杯子和一根細線,裝成電話玩具的樣子,現在自己工作掙錢了,就是多花錢,也要買回這份快樂,彌補童年缺失。用網友的話說,買的不是玩具,是“宴請童年的自己”。
二是花式放松解壓。年輕人越是壓力山大,越是懷念兒時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所以以節日為由頭給自己放松,買個玩具,玩次旋轉木馬,解解壓,給生活增添一抹樂趣。哪怕是發張朋友圈,跟朋友互道一聲兒童節快樂,這種瞬間的快樂也要緊緊抓住,“找一天對生活撒個嬌”,給焦慮心理打開解壓閥,再元氣滿滿地回歸快節奏的日常。
三是永葆一顆童心。年輕人過“六一”更大的意義,不僅僅是童心未泯,更是初心猶在,這份初心就是永遠保持積極樂觀,堅信并盡己所能守護世間所有的美好,永遠學著“從一個孩子的視角來認識和看待這個世界”,對新鮮事物始終保持飽滿的熱情和好奇,而非少年老成、老氣沉沉,除了追求功利價值,別無所求。
有些人覺得,年輕人過兒童節是矯情,是對成年人責任逃避心理的表現。這顯然言過其實,為了下次出發更有力量,奔跑過程中偶爾歇歇腳喘口氣,又有何不可呢?!保有童心和初心,何嘗不難能可貴。2024年兒童節恰巧是周六,大朋友、小朋友們,都去盡興玩耍吧!
(小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