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的《慶余年2》,16日晚終于如約上線了。#慶余年 劇王# 隨即登頂熱搜,相關話題不斷刷屏。
與此同時,該劇廣告過多的問題引發爭議。
網友吐槽,“五步一廣告,十步一堆廣告”。作家“匪我思存”也發文:“前面的廣告真多!尊貴的會員都不能跳過。”
首先不妨厘清的是,會員也不能跳過廣告,并不違反“游戲規則”。
《慶余年2》此次在央視八套(CCTV-8)和騰訊視頻播放。騰訊視頻系列會員服務協議載明:騰訊會為不同類別的騰訊視頻系列會員不同程度地減免其在觀看節目內容時看到的廣告時長,但并不會完全消除所有廣告和商業信息。
協議中還提到,對于部分版權方或因其他原因有特殊要求的影片、電視劇、綜藝、動漫、體育賽事等內容,騰訊仍可能會向用戶呈現廣告或商業信息,廣告類型包括但不限于贊助商廣告、植入廣告、TVC短片、創意廣告短片等。并且,這些廣告可能無法關閉或消除。
不過,不違反規則未必就合情合理。從作家“匪我思存”的吐槽來看,視頻平臺對廣告跳過規則的說明提醒,對會員用戶知情狀態的確認,存在薄弱乃至疏漏之處。因此,平臺方不妨進行一次自檢和優化。
回到爭議焦點——“電視劇中的廣告太多”,平臺方有必要好好聆聽用戶的呼聲,把握好廣告投放與觀眾體驗的平衡。
劇中無處不在的廣告
應當承認,廣告不討喜,甚至常常令人厭惡,但仍是一項偉大的發明。
廣告鏈接和刺激了市場供需,促進了買賣交易,推動了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它降低了消費者獲取某些產品或服務的門檻。
目前,互聯網上有不少低價乃至免費的產品或服務。這并非全部源于企業的慷慨,而是用廣告主的錢“補貼”消費者。用戶付出的不是真金白銀,只是自己的注意力或點擊。
社交通訊軟件如微信,搜索引擎如百度,它們之所以免費,道理也相同。源源不斷的第三方廣告主,實際上在替用戶“付費”。
回頭來看影視劇里的廣告,它幫助制作方分擔了高昂的成本,讓購買版權、播放影視劇的視頻平臺得以 回本乃至于盈利。
層層傳導之下,影視劇的實際觀影價格就有了一定下調空間,廣大觀眾能夠從中受益。就此而言,對于廣告,不妨多一分理解與包容。
大制作背后是較高的成本 圖片來源:慶余年官微
也應看到,影視劇中過多廣告的出現,的確會干擾故事的敘述節奏,減少觀眾的沉浸感。當廣告數量超出了觀眾的容忍閾值時,很可能會招致多輸局面——廣告遭遇大面積反感,不僅宣傳效果差,甚至會被消費者抵制;播放平臺以及影視劇制作方,在口碑形象上也會遭遇“差評”;作為觀眾,更是難以獲得良好觀影體驗。
因此,相關方要找到廣告投放與用戶體驗的“黃金分割點”,既考慮商業利益需求,也兼顧觀眾的體驗。
注重廣告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一方面。相關方不妨增強與內容創作者的合作,通過精心策劃、富有創意的廣告植入,讓觀眾更加愿意觀看。
“五步一廣告,十步一堆廣告”,《慶余年2》走得太急,就走得不太穩。在廣告投放和用戶體驗之間,失去了該有的平衡,招致非議也是理所當然。這也給其他影視劇的廣告投放提供了“前車之鑒”。
包括影視劇在內,任何一項產品或服務,誰更能讓消費者滿意,誰就更能贏得市場的認可與未來。
消費者的體驗,必須被看見與重視。
據安徽時評 撰稿:張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