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網絡上出現遼寧省彰武縣人民醫院掛號窗口張貼“民營企業家人大代表優先”80歲老年人優先”標識的相關視頻,引起媒體和網民關注。對此,彰武縣人民醫院回應稱,醫院真誠接受網友的意見和建議,深刻反思醫院在服務理念、服務舉措上存在的不足,認真研究整改舉措。(9月16日《哈爾濱日報》微信公眾號)
這家醫院推出的優先看病舉措,主要存在兩處不妥。其一,看病優先權不是可以隨意分派的特權,民營企業家等群體可以享受優待,但不是在醫院。其二,“80歲老年人優先”看似是賦權,其實是抬高了優待老人的門檻,是對老年人看病優先權的一種壓縮。因為通常情況下,60歲歲以上的老人就應該享有看病優先權,這方面雖然各地規定不同,但80歲才享有這項權利,受惠面明顯變窄。
“老人優先”“軍人優先”“孕婦優先”“兒童優先”等標識,在很多醫院都可以看見,也體現著這些群體享有看病優先權。此外,很多醫院普遍建有看病“綠色通道”,進入此通道的患者可免除掛號排隊等常規過程,直接快速地得到救治。這其實也是讓部分患者獲得優先看病權。
然而,這些獲得看病優先權的群體,都面臨一些現實的難處,給予他們看病優先權,是人性化的一種體現。并且,這些便民舉措已獲得社會廣泛認同,也經受住了時間的檢驗。但民營企業家等群體很多年富力強,且更容易獲得醫療資源,沒必要給予他們看病優先權。
在我國,公立醫院以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為己任,除了照顧弱勢群體等,不應將優先看病權隨意分配,更不是少數人的特權。把公共利益當作私權相授,必然會引發民眾反對。民營企業家作出的貢獻值得肯定,他們的看病難等問題也需要得到解決,但不能將基本醫療服務等公共利益作為犧牲品。民營企業家們若想提高看病的便捷性,可以通過購買特需服務等方式來實現。
吸引外地人才、引進外地資本、優化營商環境等,往往需要推出一系列優惠舉措,其中包括幫助人才或投資人化解看病難等現實難處。當相關文件下發后,醫療系統為了落實上級文件精神,很容易推出“優秀人才看病優先”“民營企業家看病優先”等舉措。這也是類似現象時有出現的重要原因。
醫療機構的類似做法,看似顧及了大局,但在民眾看來,就是把民眾利益當作特權相送。這樣即使大量引進了人才,或者成功地招商引資,卻損害了醫療的公益性,也會讓當地民眾內心感到不公平。(羅志華)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