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入學即入職、學習即上崗”的培養模式,在北京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推進會暨職業教育宣傳月啟動儀式上被提出。隨著“入學即入職”項目的實施,實習時間被提前到大二上學期,也就意味著,更多年輕的學生將會走入養老院。今年9月,北京將有一批養老專業大專學生,提前進入養老院實習。(8月15日《新京報》)
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快,養老專業人才缺口較大。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等三所高職院校,試點“入學即入職”的養老人才培養模式,既能通過學以致用,鍛煉和增強學生專業實踐的技能,又在一定程度上紓解養老人才緊缺的難題,不失為職業教育模式創新,值得其他職業院校借鑒和推廣。
目前,從全國形勢來說,養老行業的人才缺口非常大,招生的院校本身就少,招生又困難,每年畢業的學生有限不說,很多學生實習完之后,可能不再繼續從事本專業工作。究其原因,一方面,學生對養老機構或企業認識不夠,認為養老服務社會地位低,會從事一些“臟活累活”,工資福利水平也較低;另一方面,對養老服務行業本身發展的狀況不了解,覺得沒有多大前途,導致他們有一種天然的抵觸情緒,所以流失率高。一言以蔽之,就是沒有充分了解養老服務行業,學生一畢業就想著“逃離”。
“入學即入職”培養模式,對穩定和擴大養老人才規模具有強大的作用。首先,學校與相關養老領域龍頭企業合作,將企業招工和學校招生融為一體,學生入學后獲得學生和見習職工雙重身份,校企一體招生、共同培養、雙基地訓練,畢業后即可直接轉為正式員工。這種類似“訂單”式培養模式下,學生不再為畢業后找工作而操心和煩惱。其次,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接觸真實的工作環境和任務,提前獲得實際工作經驗,不僅能夠消除對養老服務工作的一些誤解,也能提高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從而增強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此外,參與“入學即入職”項目的學生,具有學生和見習職工雙重身份,養老機構或企業會給學生發放一定的實習工資,學校也將為申請參加項目的學生繳納社保。也就是說,“入學即入職”培養模式,學生相當于“帶薪”學習,可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也不用為畢業找工作犯愁。在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當下,相信會受到不少學生的青睞。
養老服務是朝陽產業,急需年輕化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紓解養老人才緊缺難題,應當從職業教育入手。期待職業院校通過“入學即入職”等培養模式創新,讓更多的年輕人愿意從事養老服務行業,并利用專業技能和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的水平和質量,使這一朝陽產業充滿活力和生機。
作者:丁家發(2023年8月16日 新安晚報 2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