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確是漲價了,每度電差不多漲了三四毛錢,現在充一次多花十多塊錢。”電動汽車充電成本小幅上調,讓河南鄭州網約車司機姚師傅感受到了壓力。進入7月,隨著用電高峰而至,“公共充電樁漲價了嗎”也成了新能源車主繞不開的話題。
充電成本上漲并非個例,上海、武漢、青島、重慶、深圳和廣州等地均出現上調情況,一些地區已經沖破2元/度。
充電樁充電價格上漲涉及多方面因素,比如,目前處于用電高峰期,電價自然也會上漲;部分地區調整了分時電價,導致電費上漲;大工業和工商業合并,會影響充電站價格;大部分充電站尚處虧損狀態、充電樁建設和運營成本可能上升,等等。但沒有疑問的是,充電價格上漲已經影響到了新能源車主的使用體驗,不少網約車司機感受到了成本壓力。有司機比較了油價、電價,加之充電的排隊、等待成本,認為“有時候還不如燃油車或者油耗更低的混動車有優勢”。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增長迅猛,但仍然存在車價高、保險貴、充電慢和續航短等一系列問題。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優勢在于使用成本。因此,補能充電體系維持一個穩定的價格,才能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
正是看到了新能源車廣闊的市場前景,充電樁是一塊掘金地,充電樁企業、車企加速在充電樁市場跑馬圈地。充電樁企業盈利的關鍵,在于提高充電樁利用率。相關測算表明,充電站盈虧平衡點的利用率在8%左右。當單樁利用效率從6%提升至10%時,其利潤就可從-0.2萬元提升至0.59萬元。平均單樁效率每提升1%,利潤增長0.2萬元??梢?,充電價格上漲很可能是殺雞取卵、飲鴆止渴。只有維持補能體系穩定的價格,給消費者更好的使用體驗,才能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才能進一步提高充電樁利用率,從而實現盈利。
投資充電樁,就是在投資未來。充電樁運營方一定要有大局意識、長遠目光,熬過寒冬,才能迎來光明的前景。保持補能體系價格穩定,才能實現充電樁運營方、消費者、新能源車企和國家戰略的共贏。 關育兵
編輯 蒙國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