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麥收期間,山東德州市陵城區從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變堵為疏,將13個鄉鎮政府大院、678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大院以及文化廣場,共1297處公共區域全面對外開放,優先用于群眾曬糧(6月12日澎湃新聞)。
除了山東多地鄉鎮政府大院內允許農民曬麥外,河南焦作等多地鄉鎮政府院內也允許群眾曬麥,還允許農民在指定道路曬麥。
現在小麥收割都是用大型收割機,麥收比較集中,但農村現有條件很難滿足大量晾曬的需求。由于收獲的小麥濕度大,達不到儲存的標準,如果不能及時晾曬會導致霉變,不僅會使農民收入減少,還會導致面粉等價格上漲,提高市民的生活成本,甚至還會危及糧食安全。可以說小麥晾曬不是農民個人的事,而是涉及國計民生的大事。政府院內讓曬麥是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辦農民之所需的生動實踐。政府院內讓曬麥是暖心之舉,更拉近了黨群干群的關系。其他地方不妨也開放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大院、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供農民晾曬小麥,決不能讓小麥毀在入倉最后一公里。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需要一個又一個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小事實事來支撐。“群眾利益無小事。”有關部門不僅要善于換位思考,還要經常深入基層真心聽取民聲民意,對群眾急難愁盼的事情“勿以事小而不為”,從而不斷滿足公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李方向
編輯 蒙國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