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嬰兒被親友輪番親吻高燒近40度”話題沖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熱議。事情的經過是,嘉興曹女士帶3個月大寶寶回娘家,一家人抱著娃又親又摸,沒想到當天寶寶就突發高燒,就醫后孩子被診斷為病毒感染。醫生建議,盡量不要讓大人隨意親寶寶的嘴和手,比較容易感染病毒。
對于親吻嬰兒,很多人并不認為有什么不妥。還有人認為,在家長面前親吻嬰兒,可以表示親近,拉近親友之間的距離。而嬰兒的父母或其他家長,通常會礙于面子不會反對,有人甚至會認為這是嬰兒可愛的象征而樂于接受。
人的唾液里含有很多致病微生物,比如細菌、病毒等,有些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性還很強,很多消化道傳染病都可通過口腔傳播,因此,和口對口給嬰兒喂食一樣,輪番親吻同樣屬于陋習。
輪番親吻嬰兒的傳播性雖然沒有口對口給嬰兒喂食大,但一些特定的致病微生物也極易通過這一途徑傳播。由于嬰兒的抵抗力差,且對于一些致病微生物還沒有免疫力,由此導致嬰兒患上“親吻病”的事例并不少見。除此之外,在先后親吻嬰兒的大人之間,也可能間接傳播疾病。
新冠疫情流行后,個人衛生方面的很多陋習被自覺摒棄,民眾普遍養成了勤洗手、戴口罩等習慣。但這些改變仍然不夠徹底,比如公勺公筷一度比較盛行,但現在很多人又將之拋于腦后,這個良好習慣沒有得到堅守實在可惜。事實上,生活當中還有很多陋習需要得到糾正,親友輪番親吻嬰兒正是其中之一。
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除了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需要持續保持之外,還應該做到“聞陋則改”,發現一種普遍的陋習,就盡快摒棄。此事沖上熱搜,說明民眾對這類陋習的壞處已有充分認識,希望加以改變的人已不在少數。
人與人之間表示親近和友好的方式有很多種,但只要威脅到他人的健康,再親近和友好的行為,實際上不僅不親近和友好,反而可能是一種冒犯?;佑羞吔?,再親近的人,有時也有不應越過的邊界,親友輪番親吻就屬于一種越界行為。人與人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只有保持合理距離,才能形成良性互動,也才能避免“親吻病”成為嬰兒的一大健康風險。 羅志華
編輯 蒙國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