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網站不要點,養老不要“蝦”投資;橙子橘子和柚子,捂緊你的“錢袋子”……一走進廣東佛山禪城的悅湖市場,便可以“無死角”看到或聽到這些醒目且接地氣的反詐諧音梗。2 月11 日,禪城首個由警企共建的反詐菜場正式開檔。通過“菜籃子”護住“錢袋子”,它將被打造成佛山禪城反詐宣傳的“孵化基地”。(2月19日《法治日報》)
“反詐菜場”既是傳統菜場,也是法治宣傳舞臺。出現在蛋攤、魚攤、瓜果攤等攤位上的這些反詐標語帶著濃濃的市井氣息,也融入了反詐教育的元素,且內容詼諧、順口、易記,令人喜聞樂見、印象深刻。
反詐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治已病”,強化事中攔截、事后懲戒,更要“治未病”,加強源頭治理,通過法治宣傳教育提升民眾的反詐意識。
事實證明,教育引導民眾提升對電信網絡詐騙的警惕性和甄別、防范能力,社會成本最低,反詐的效果最好。
多地公檢法部門已把反詐宣傳擺上重要位置,打造了不少接地氣的反詐宣傳場景,比如開辦反詐夜市、開行反詐公交、懸掛身邊案例式反詐警示條幅、制作反詐動畫片、送反詐月餅,等等,這些反詐宣傳不拘泥于傳統的宣傳形式,卻又利用了傳統場景的煙火氣,更容易吸引受眾的注意,更容易激發受眾的興趣,更容易對受眾產生觸動。佛山禪城區警企共建“反詐菜場”,針對專坑老年群體的養老保險、以房養老等詐騙,在菜場內循環播放通俗易懂的反詐順口溜音頻,在菜攤上“因攤制宜”地懸掛各具特色的反詐順口溜標語,為反詐宣傳增添了新場景,搭建了新平臺。該“反詐菜場”日均人流量近千人次,菜場的反詐宣傳可輻射附近小區2000 住戶,約3 萬名居民。居民一邊選果菜,一邊受教育,久而久之,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反詐教育可以在居民的心中打上深深的烙印。可以說,“反詐菜場”把反詐意識裝進了民眾的菜籃子。
反詐宣傳需要形式創新,但又不能盲目追求花式創新。反詐宣傳的形式本質上是為內容服務的,只有內容“有料”,精彩精準實用,聚焦法律規定、反詐常識和電信網絡詐騙的高發案例,契合民眾的防范需求,做到真正打動民眾,強化民眾的反詐意識,反詐宣傳的“花”才能結出累累果實。
作者:李英鋒(2023年2月21日 新安晚報 2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