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網約車、送外賣、接單寫稿……一些上班族利用業余時間和自身技能開啟“副業模式”。不過,隨著“南京一名員工在兩家單位做8小時倒班制工作,被原單位開除”的案例引發熱議,下班后兼職的勞動風險也備受關注。(10月10日《工人日報》)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于單一職業,而是開始選擇一種主業之外身兼數職的多元生活。由于這些開啟“副業模式”的年輕人在自我介紹中常會用“斜杠”來區分不同職業,故又被稱為“斜杠青年”。某就業平臺的調研數據顯示,過去 10 年,擁有副業的職場人士數量增長了 3 成以上。特別是疫情之下,一些勞動者更把從事兼職或副業視為緩解經濟壓力的手段。身兼數職雖能賺取不菲的“混合收入”,但對暗藏的勞動風險也需保持高度警惕。
勞動關系具有平等性、財產性及人身依附性。由于兼職的勞動次數和就業單位未必固定,勞動者在從事副業時要充分警惕勞動風險,尤其要注意平衡主業和副業間的關系,謹防出現違法、違規和違約的情況。比如,根據公務員法規定,國家公務員就不得通過兼職獲得經濟利益。如果國家公務員因工作需要在機關以外兼職,應當經過有關機構批準,且不得領取兼職報酬。
防范勞動風險,需要從業者充分注意本職單位的規章制度或勞動合同是否對兼職有相應限制 。 若用人單位在合法有效的規章制度中明確規定或在勞動合同中明確約定勞動者不得兼職的,則勞動者不具有自由兼職的權利。勞動者違規違約兼職存在被處罰、勸退及辭退等風險,若因兼職行為嚴重影響工作,造成用人單位經濟損失的,則有可能被用人單位要求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同時,從事兼職活動時,也要防止對方以各種理由設坑埋雷或拒不支付報酬。現實中,就有從事網上接單寫文案的兼職者遭遇稿費不能全額或及時支付的情況。這就需要從業者注意對報酬約定、工作內容、工作時間等進行有效存證,以方便維權之用。
總而言之,“斜杠青年”群體的涌現,既是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產物,更彰顯出年輕人致力創業創新的青春活力,向社會傳遞正能量的積極意義值得肯定。不過,鑒于從事多重職業和擁有多重身份需要付出超乎常人的精力與時間,做“斜杠青年”還需秉持量力而行、順勢而為的理性心態。
作者:張玉勝(2022年10月11日 新安晚報 2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