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教師節,廣西柳州市某學校的家長群被曝湊錢給老師送化妝品禮盒,其中一名家長拒絕隨大流,竟被要求退群。又見變味家委會,又是一波對送禮風的批判,又引發對師德師風的再強調再反思。老師們很委屈:“明明是家委會的事情,但是很多評論都在罵老師。”甚至,有人因為節日平添負擔,“建議取消教師節”。
近年師德師風建設持續強化,步入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軌道。“嚴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學生及家長贈送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不得索要、收受學生及家長財物或參加由學生及家長付費的宴請、旅游、娛樂休閑等活動”……《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等政策規定三令五申嚴禁收禮。每年9月初,很多學校都提前發“教師節不送禮”倡議書。仍有極少數老師存在僥幸心理,助長歪風邪氣,損害教師職業形象。教育部門務必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對違規違紀者依法嚴肅處理。
除緊盯極少數老師“伸手”之外,不妨也聽聽絕大多數老師們的心聲,關注他們感受。教師節,老師們多了兩方面負擔。一方面是活動負擔。表演節目、開會、迎接活動等非教學負擔,需要老師們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自己節日表演節目給別的老師看”“合唱和詩朗誦,人已經麻了”“去年教師節開會開到晚上8點半”“搞迎接活動,加班加點布置校園”……還有老師說,為迎接教師節,學校布置8項任務,3項是老師的,5項是學生的,老師除完成自身任務,還要指導輔助新生完成活動任務。
另一方面的負擔來自于人情。每年教師節前,教育部門、學校反復強調師德師風,開展宣誓,并廣發“教師節不送禮”倡議書。抵不住人情,怕孩子吃虧,仍有少數家長送禮。絕大多數教師以教書育人為本分,拒絕收禮,并吐槽,“真的很怕家委會送禮物”,得躲,得回復消息,得想好合適的話婉拒,教師節平添人情煩惱。
“取消教師節”看似極端建議,但實質上,是教師們對節日變味的抗拒性表達,也是對教師節回歸設立初衷的逆向性呼喚:我們要的,不是活動堆積、形式主義的教師節,不是想著婉拒禮物、變味的教師節,而是真心實意尊師重道的良好氛圍。
日前,教育部發布會上談及將教師減負納入整治形式主義專項,持續減輕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對學校而言,教師減負,不妨從教師節減少活動做起,真正的關心教師。對學生及家長而言,認真配合好教學活動,讓教師們少一分“節日煩惱”。正如柳州市教育局所提倡的,以“一條祝福短信,一聲親切問候,一次家校互動”,表達對教師的崇敬感激之情,足矣。
江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