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訪談視頻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 只要一把剪刀,一張紙,通過巧思和手里的上下翻飛,就能呈現(xiàn)出一幅幅精美絕倫的藝術(shù)作品,這恐怕就是剪紙這一傳統(tǒng)民間藝術(shù)最大的魅力吧。而對于安徽省級非遺“廬陽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朱山中來說,剪紙給予他的意義則更多。它曾是小時候的玩伴,落魄時的支撐,而現(xiàn)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傳承責任。上周做客徽派的朱山中,還特意熬了5個小時的夜,以我省著名畫家王濤的《牧牛圖》為底,創(chuàng)作了一幅牛年限量版的剪紙作品送給徽派。通過直播鏡頭,他將與剪紙的淵源娓娓道來。
九歲入門 外婆是啟蒙老師
“廬陽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朱山中
徽派:聽說您從小跟著外婆學習剪紙?
朱山中:簡單地說就兩個字,無奈,因為當時的環(huán)境所迫吧。其實更早一點,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就拿起剪刀了。我出生于上個世紀七十時代,那時候物質(zhì)匱乏,沒吃的、沒玩的,但是隨處可見的是剪刀和紙張。小時候經(jīng)常看到我外婆剪東西,各種各樣的,然后我媽根據(jù)我外婆剪的花樣去繡,我們的枕頭,虎頭鞋,肚兜,衣服等等,都是這樣做出來的。那時候就覺得挺有意思的,不光學剪紙,我還學會了繡花。所以我很小的時候就會針線活了,都是耳濡目染學的。
徽派:男孩子學剪紙這件事,當時家里人接受嗎?
朱山中:小時候家里人對我是放養(yǎng),學習也是,沒人管,但我學習還是比較自覺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人喜動,有人喜靜,我喜歡慢慢地做事,摸索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喜歡到處跑。我外婆在她所有的孫輩中最喜歡我,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我身上。我記得小時候外婆很心疼我,有好吃的、好玩的都給我,剪紙也是很耐心地教我。但沒想到我成年后會專業(yè)去做這個,農(nóng)村孩子嘛,當時還是想著考大學,吃商品糧,奔著這個目標去的。
徽派:中途有間斷過嗎,還是一直跟著外婆學剪紙?
朱山中:從九歲入門一直到上大學都沒斷過,中間我也去學過音樂、書法,但都堅持不下去,唯有剪紙堅持到現(xiàn)在。
年輕氣盛 剪肖像到處游歷
朱山中剪紙作品
徽派:大學學的專業(yè)是跟藝術(shù)有關(guān)的嗎?
朱山中:我大學學的是物理,上的是師范學校,跟剪紙八竿子打不著。大學畢業(yè)后,我也在河南老家當了幾年物理老師。雖然我這個人喜靜不喜動,但總感覺日子一眼能望到頭,三尺講臺就是我的一輩子,那樣生活太沒有樂趣了,就想跳出來,走出去。而且那時候工資也很低,養(yǎng)不活自己,百十塊錢,后半月就不夠了,只能向家里面要錢。離開學校以后,家里邊很生氣,不讓我走,但我下決心要走,想先去旅游散散心,但是沒錢啊,我靈機一動,拿起剪刀出發(fā)了。那是1998年,我口袋里揣著不到兩百塊錢。第一站到了山西平遙,那里很多人搞剪紙,我就跟他們交流學習。為了生活,我在大街上給人剪肖像,剪側(cè)影。當時剪一個十塊錢,后來漲到二十,這樣將近跑了兩年。除了西藏,東三省沒去,其他地方跑了個遍,也看了很多剪紙藝人的作品。
徽派:放棄工作,拿起剪刀去游歷,有什么感悟嗎?
朱山中:那時候就是年輕氣盛,想到哪做到哪。收入最多的時候是在少林寺,那里人流量很大,一天能剪一百人左右,能賺兩千多塊錢,養(yǎng)活自己完全沒問題,旅游的經(jīng)費也有了。看到外面的剪紙才知道,這個民間藝術(shù)真的是博大精深,小時候跟外婆學的那點東西根本不能叫剪紙。我看過山西、甘肅、山東等地的那些剪紙老藝人的作品,真的很漂亮,他們的主題鮮明,構(gòu)圖精美,線條流暢,技法精細,立意深遠,人家那些剪的好的作品就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而不能僅僅滿足于簡單的花鳥魚蟲。俗話說,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外婆已經(jīng)把我領(lǐng)進門了,剪紙的技法就那么多,就是要反復地學習,要多看,多剪。學手藝有句古話,心靈手巧。反過來,手巧心靈,二者相輔相成。手熟練了,心也靈巧了,反過來手也更巧了。任何藝術(shù)都不可能立馬學會,一定要靠自己多練。
徽派:回來以后對于剪紙事業(yè)有自己的藍圖嗎?
朱山中:我那時候就覺得,一定也要像那些老藝人一樣剪得那樣好。我買了很多美術(shù)方面的書來看,二十多歲的我對未來沒有藍圖,一片迷茫,完全是憑著感覺在走,驅(qū)動力就是年輕氣盛,年輕有資本嘛。不是說干每一件事之前都會深思熟慮的,可能頭腦一熱就做了,糊里糊涂就走下去了。
結(jié)緣合肥 廬陽剪紙魅力大
朱山中現(xiàn)場示范“神奇剪刀手”徽派:后來怎么接觸到廬陽剪紙的?
朱山中:我出生在河南,大學畢業(yè)以后才到合肥來。說起廬陽剪紙,就不得不提其中一位代表性人物張愛源,雖是個老頭,卻被大家戲稱為“花大姐”,在老合肥地區(qū)是很有影響力的,活到91歲去世的。我2000年結(jié)束流浪生涯,先是回到老家靜下心來揣摩。機緣巧合之下,我認識了皖籍著名剪紙藝術(shù)家劉繼成老先生,拜他為師開始正式學習剪紙,專業(yè)走這條路,并來到合肥接觸了廬陽剪紙,把小時候從外婆那里學來的東西跟廬陽剪紙的特點相融合,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徽派:河南的剪紙跟廬陽剪紙有什么區(qū)別?
朱山中:在河南輝縣固圍村戰(zhàn)國遺址出土的銀箔鏤空刻花,是我國剪紙藝術(shù)的雛型,而固圍村跟我們村相距只有五公里。說起河南、安徽這些中原地區(qū)的剪紙,區(qū)別不是太大,都是以陰剪為主。不過,河南剪紙的色塊比較大,合肥的色塊比較小,偏中性一點。另外,合肥的剪紙鄉(xiāng)土味很濃,河南的偏厚重一點,這邊細致一點。
徽派:您覺得剪紙藝術(shù)哪方面的特質(zhì)吸引了你一直堅持?
朱山中:剪紙的魅力吸引了我。普通的一張紙,在手里三下兩下就能剪出花樣,很有成就感。書法出來漂亮的作品要很長時間,剪紙入門則比較容易,一張紙拿到手里,剪個小蝴蝶,五六刀,很快的事。但我在15歲之前的剪紙一直是那個樣子,水平提不上去。這跟年齡有關(guān),跟審美能力有關(guān)。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齡層次,審美能力才能上去,技藝也才能有所提高。
潛心創(chuàng)作 搞藝術(shù)苦樂并存
朱山中作品徽派:從來沒拿過剪刀的初學者如何進門?
朱山中:雖說剪紙入門很容易,但像拼貼剪紙這樣一幅完整的藝術(shù)作品,一般人很難一下子學會。就拿王濤老師的畫作剪出來的這幅作品來說吧,涉及到很多技巧。今年是牛年,所以我想表現(xiàn)牛的主題。王濤老師畫作本身是水墨畫,大寫意的,有些意境要用剪紙表現(xiàn)出來真的有點難度。因為剪紙沒有那么多遐想的空間,所以《牧牛圖》牛要表現(xiàn)出牛,還有牛背上的兄弟兩人,哥哥非常愜意地坐著前面,后面的小弟弟趴在牛背上。這樣的表現(xiàn)技法,和入門的蝴蝶來說要難多了。
徽派:什么時候?qū)τ谧约旱募妓嚭蛯徝篱_始有了自信?
朱山中:2002年,我剪了一幅作品,叫《遠古的呼喚》,以珠穆朗瑪峰以及西藏的風情來表線,并借鑒了山西襯色剪紙的表現(xiàn)手法,我覺得很漂亮。全部完成以后,再跟我以前的作品一比,才發(fā)現(xiàn)確實提高了。這幅作品放了十年之后,參加省文聯(lián)舉辦的安徽省首屆民間藝術(shù)節(jié)并拿了個銀獎。很遺憾的是,那個剪紙原作我現(xiàn)在沒有了,展覽的時候不翼而飛,連個底稿也沒有留下。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再重復去做就沒有動力了。單純的復制很容易,但沒有新鮮感了,也沒有意義。一幅作品在完成之前你是激情四射的,一旦完成了,勁兒卸掉了,再去剪就沒有動力和激情了,也帶不來喜悅的心情了。
朱山中徽派題字
徽派:未來對剪紙事業(yè)的愿景是什么?
朱山中: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一幅剪紙,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確實很難了。我之前創(chuàng)作的《合肥十八景》等作品,是比較耗工費時一點,但離頂尖藝術(shù)還有一定的距離。是幻想有那么一天,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能夠創(chuàng)作出一幅流芳千古的大作,經(jīng)過大咖承認,更多的剪紙愛好者和老百姓看到也覺得好,我有這個想法,但還是暫時保密吧。希望很多年別人看到之后,還是嘆為觀止的,這是我努力的目標和方向。其實說到底,從事藝術(shù)工作就是一個痛苦并快樂的狀態(tài)。枯燥,得耐得住寂寞,創(chuàng)作時不管是心理上還是身體上都有痛苦。很多搞藝術(shù)的都有頸椎病,幾個小時彎腰低頭,不光頸椎,腰椎也有問題,搞繪畫的、書法的也是如此。但即便創(chuàng)作很枯燥,但當作品問世的那一刻是最快樂的。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新聞記者 李燕然/文 薛重廉/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