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做家務、搬箱子、擰螺絲、導覽導購……6月26日,記者從國先中心(合肥)了解到,合肥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采集訓練場正式啟用。這所被稱為合肥“機器人學校”的數據采集訓練場長什么樣?機器人如何學習訓練?機器人“畢業”后如何“就業”?大皖新聞記者前往現場探訪。
機器人“學校”長什么樣?
6月26日,記者走進位于合肥市瑤海區的合肥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采集預訓練場,這所被稱為合肥“機器人學校”的場地中,5家機器人企業的多個機器人正在“上學”,工作人員正在采集機器人的訓練場生產場景數據。
“目前,訓練場已建成共計700平方米的1:1全真訓練場景,機器人可以在這里開展10余個真實場景的數據采集和訓練驗證工作,涵蓋工業制造、商業服務、家庭服務等多領域。”國先中心(合肥)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訓練場由國先中心(合肥)與瑤海區合作共建,是合肥智能機器人四大公共服務平臺中的核心板塊。根據規劃,到2025年底,合肥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采集預訓練場將擴建到5000平方米。
為了讓機器人“修煉”成“多面手”,訓練場內是1:1真實復刻倉庫搬運、生產線分揀等作業環境的工業場景。在工業場景的“生產線教室”里,機器人可以復刻倉庫搬運、零件分揀的全流程,通過多機協同完成訂單任務;在商服場景“模擬商場”中,機器人可以“學習”商業導覽、零售分揀;家庭場景的“智能廚房”內,機器人可以“訓練”打開洗碗機、協調智能家電聯動……
“我們的核心目標是將機器人從‘炫技式表演’拉回真實生產場景。”國先中心(合肥)相關負責人介紹,訓練場將通過3個月至6個月的系統化訓練,結合數據采集泛化與大模型優化,力爭讓機器人產能從“20臺抵1真人”提升至“2臺至3臺抵1真人”,真正實現工業制造與生活服務場景的深度落地。
機器人如何“上課”?
“目前我們公司有多款機器人在這里進行一些精細化操作的訓練和數據采集,比如擰螺絲、搬箱子、導覽導購等。”合肥樂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王帥介紹,以擰螺絲為例,以前只能在特定場景下完成,現在通過大量數據采集和訓練,讓機器人可以在不同工況下完成擰螺絲的動作,未來可以應用在3C產品生產線等場景。
據介紹,他們的機器人還有在商業服務場景下的數據采集和訓練,比如迎賓、講解、導購等。“我們會采集機器人在不同場景下與人互動的數據,通過不斷優化算法,讓機器人的服務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據悉,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采集預訓練場計劃部署100+異構智能機器人集群,涵蓋人形服務機器人、輪式機器人、四足巡檢機器人等多種形態,通過標準化數據采集流程,可實現運動軌跡、環境交互、決策日志等多模態數據的實時采集與脫敏處理。
企業參與數據采集后,將優先獲得與國先中心(合肥)聯合攻關的機會,共享訓練數據采集和算法模型,加速技術迭代。
機器人“畢業”后如何“就業”?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訓練場將成為鏈接技術供給與市場需求的橋梁。目前,合肥市區兩級政策已形成“組合拳”,瑤海區提供周邊辦公與研發空間載體,合肥市聯合國資平臺設立專項基金,對早期項目進行創業投資。合肥市還將發放平臺使用券,讓企業以低廉成本獲取算力、場景及脫敏數據,大幅降低“機器人腦開發”門檻。
根據規劃,到2025年底,合肥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采集預訓練場面向全國廣泛召集20余家智能機器人本體企業、實現超100臺機器人,同時在30個以上細分場景開展數據采集和協同作業,通過“場景—數據—算法—生態”四維聯動模式,打造全國領先的機器人技術研發與應用高地 ,讓這些“畢業”的機器人能在更廣闊的產業市場端大顯身手。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見習記者王騰飛
編輯 汪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