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清明節已過,春風帶著暖意悄然拂過合肥的每一個角落,氣溫也隨之攀升。在這個萬物復蘇的季節里,小龍蝦,這一吃一口便能讓味蕾為之驚艷的美食,也走上了人們的餐桌,價格也隨著季節的變換而有所下浮。
4月8日一大早,在合肥一家龍蝦館內,年過六旬的錢儒賢正在挑著剛買來的龍蝦。"死掉的龍蝦堅決不能入烹飪鍋,它不‘紅’,而且味道也不正。"他說這信念從他拜江蘇盱眙龍蝦烹調師傅之時就種在心里,至今已經整整30年了。
錢儒賢正在清洗小龍蝦。
十七八歲開始在飯店當學徒
"烹飪是一種愛好!"錢儒賢說,"我烹飪龍蝦,不用紅油,除了油鹽,很少用調味品,靠的是傳統制作秘方,保證龍蝦的原汁原味。"他的聲音里透著一股自信,那是30年來不斷探索小龍蝦口味與技藝所積累下來的底蘊。
錢儒賢是安徽人,今年62歲,老家在蚌埠,卻在合肥這片熱土上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味道。十七、八歲時,他便踏上了學藝之路,前往南京、滁州當飯店學徒。1995年,他前往江蘇盱眙縣,那里是小龍蝦的故鄉,也是他開始探索龍蝦烹飪藝術的起點,一步步奠定了自己廚藝的基礎。從1995年至今,他烹飪龍蝦已經30年了。
從7歲開始,錢儒賢就離開了家鄉,跟著父母一路謀生,走過了明光、滁州、南京等地。那段日子,他嘗遍了生活的艱辛,但并沒有被生活打倒,始終秉持著"窮則思變,自力更生"的信念。
錢儒賢學過拉板車,做過小商小販,跟著叔叔們做生意,拉豆子、換米等等。他熱愛學習,寫毛筆字是他的愛好,他喜歡動,窮則思變,業余愛好希望多學一點東西。他始終記得爺爺的教導,“童年要好好學習向上,如果學習學不上了,就要學一門技術。"
烹飪龍蝦感受生活美好
談起龍蝦,錢儒賢的眼中閃爍著回憶光芒。"三十多年前,龍蝦都沒人吃,哪像現在這么紅火。"他笑著說,"每年春天,一般都是年輕人搶鮮吃龍蝦,但其實那時候的龍蝦剛下過籽,肉很少。二月、三月龍蝦下籽,肚子里空空的,四月到四月中旬是龍蝦長肉的階段,至少到五月底,龍蝦的品質才是最好的。當然,我說的是正常龍蝦季節,養殖龍蝦可能要提前成熟一些。"
從今年3月20日開始,錢儒賢每天都在進貨小龍蝦。他進的小龍蝦數量不固定,冷天少一點,熱天多一點,但每一次的進貨,他都要親自挑選,確保每一只龍蝦都是鮮活的。"龍蝦損耗大,運輸死亡率高,死了的就不能用了。"為何不用合肥本地的龍蝦?錢儒賢解釋,"因為氣候原因,合肥本地的龍蝦比湖北的龍蝦晚一個月。"
走進廚房,灶臺旁除了一些基本的調料外,還有一罐秘制醬料,那是錢儒賢多年烹飪龍蝦的精髓所在。
4月8日中午,錢儒賢正站在灶臺前,專注地烹飪著龍蝦。他手中的鏟子在鍋中翻飛,那些龍蝦,在鍋中跳躍著、翻滾著,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而它們的肉,看起來鮮嫩多汁,讓人垂涎欲滴。
錢儒賢正在烹飪小龍蝦。
看著剛出鍋熱氣騰騰的小龍蝦,錢儒賢的心中都是滿足感。他知道,這些龍蝦不僅僅是他的食材,更是他的得意之作。他用自己的雙手將它們變成了一道道美味佳肴,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與幸福。
大皖新聞記者 許佳 實習生 馬玲娜 攝影報道
編輯 汪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