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肥東縣張集鄉劉氏宗祠有兩株樹齡172年的牡丹花王,當前正迎來盛花期。3月29日,一場別出新意的張集牡丹花間游園會在張集鄉黃疃廟戰役紀念館舉行。游園會現場,電影《決戰黃疃廟》舉行了盛大的開機儀式,主要演職人員與主創團隊集體亮相,介紹影片創作初心,解讀劇本創作背后的故事。
啟動儀式現場
《決戰黃曈廟》在張集鄉開機
“我們在戰斗打響的地方攝制電影,講述那段波瀾壯闊的烽火歲月,就是讓大家能銘記歷史,賡續紅色基因,激活紅色動能,開啟跟著電影游張集紅色之旅,借助熒幕打響張集名號,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張集鄉黨委書記吳海勇說。
據史料記載,黃疃廟戰役是1945年4月在王子城、黃疃廟、八斗嶺一帶進行的一次規模較大的反“清剿”戰役,鞏固了皖中根據地,在皖東抗日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紅色影片《決戰黃曈廟》以黃疃廟戰役為原型,以張集鄉為拍攝地,融入當地文化、地標印記,通過藝術再現的手法,講述歷史,謳歌新四軍百折不撓英勇無畏的鐵軍精神,“最后一碗米飯用來做軍糧”的軍民魚水情。
近年來,張集鄉以“春花秋實精致原鄉”為全域旅游品牌,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走出一條獨具特色、“農文旅教”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生態路徑。
赴張集賞國色天香正當時
張集鄉有兩株承載了百年師道傳承的牡丹,種植于劉氏宗祠內,一株為姚黃,一株為魏紫,至今已有172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樹。
游客參觀“中堂牡丹”
據《肥東縣志》記載,這兩株牡丹是公元1853年晚清重臣李鴻章送給他的同窗兼恩師劉福慶六十大壽的賀禮,后世尊稱其為“中堂牡丹”。“不愧是國色天香,太美了,真不敢相信,過了一百多年,這兩株牡丹還開得這么好,花型很大,花香也很濃。”前來游玩的游客陳燦燦贊嘆地說。
近年來,張集鄉陸續推出了“五香張集”文旅品牌,引進了一分良田項目,打造了陋田農莊研學游露營地、“張集貢鵝”主題街道,捧出了占地40畝的牡丹園、占地10余畝的張尚余玫瑰苑、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蝴蝶蘭種植基地、占地千畝的桃林等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盆景”,以“企業+村集體+農戶”的經營方式和“基本租金+按股份分紅+按勞所得”的收益分配模式,引領群眾邁向美麗富裕路。
“策劃這場游園會一是向游客發出邀請,春深日暖時赴張集賞國色天香;二是激勵所有筑夢張集的建設者們以百年牡丹為愿景,同心擘畫鄉村振興新圖景,讓鄉親們的生活如牡丹般越開越紅火。”吳海勇表示。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通訊員 彭紅玲
編輯 崔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