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長豐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暨建設世界級 新能源汽車城大會”了解到,依靠“制造強縣”建設而晉級安徽第二個千億縣的合肥長豐,未來將靠新質生產力“發家”,并將汽車產業確定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賽場。長豐將聚焦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發展模式,構建“一核兩區三港四帶”格局,加快建設世界級新能源汽車城。
三輛合肥新能源汽車 兩輛產自長豐
當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中國憑借在電池、電機、電控“三電”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 占據了重要地位。安徽也在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合肥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則達到137.6萬輛,展現出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和發展潛力。
長豐縣坐擁合肥比亞迪、中創新航等行業龍頭企業,擁有弗吉亞、 延鋒國際、銀輪等核心零部件企業,集聚上下游企業220家,已成功構建從電池、電機到整車的完整產業鏈。2024年,長豐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大關,整車產量95萬輛,在全市占比超過三分之二,穩居全國縣域第一。
為此,長豐將對標世界級標準,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新能源汽車城,實現產業規模全國領跑、核心零部件規模化突破、創新應用示范引領、海內外中高端汽車人才集聚等目標。
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
長豐將聚焦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發展模式,強化研發、制造、銷售、服務整體協同,不斷擴大企業矩陣和產業集群,形成“十家龍頭、百家名企、千億產值”企業發展矩陣。
整車制造方面,將鞏固和提升比亞迪龍頭帶動作用,打造制造基地+研發中心、銷售中心、上市主體、供應商集群、 配套基金“1+5”發展格局。同時,要逐步完善整車全譜系產品,構建純電動為主、插電混合動力為輔、氫燃料示范應用技術發展格局,招引培育新能源卡車、客車、 物流車等商用車領軍企業,積極發展新能源叉車、環衛車、接駁車等專用車產品,實現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等產品類別全覆蓋。
零部件產業方面,聚焦動力總成系統、底盤系統、車身系統、智能網聯及車載電子系統,政企協同實施精準招引。同時,瞄準全市整車企業零部件需求,實施汽車零部件企業培育計劃,推動本地企業切入新能源汽車賽道,加快零部件企業產品導入整車廠應用,引導傳統零部件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建成布局完整、結構合理、 供給全國的零部件產業鏈體系。
汽車后市場領域,將聚焦汽車檢驗檢測,創新汽車展銷、汽車金融等增值服務,延伸汽車服務鏈價值鏈。同時,推動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提升電動汽車在本地使用率,并加快構建智能化、 便捷化的全縣“充換電一張網”, 更好滿足人們購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車的需要。
構建"一核兩區三港四帶" 發展格局
為了全域化推進世界級新能源汽車城建設,長豐將構建“一核兩區三港四帶” 發展格局,共同支撐起新能源汽車城的“四梁八柱”。
其中,“一核”是依托下塘打造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核心基地。“兩區”分別是水湖、崗集、吳山等汽車零部件配套區,以及雙鳳經開區、雙墩生產性生活性服務區。“三港”分別是圍繞長豐港加快莊墓貨運碼頭建設,謀劃港口物流園;圍繞下塘專用鐵路貨運線,擴容提質綜合物流基地,打造公鐵水聯運樞紐;圍繞左店通用機場,打造涵蓋觀光游覽、飛行體驗、航空科普等功能為一體的低空經濟產業園區。 “四帶”分別是:“一河兩湖三渠百庫”汽車文旅帶,合淮路、合水路 產業發展支撐帶,魏武路科技創新帶,北部片區產城融合發展帶,聯動周邊、輻射皖北。
通過構建區域聯動的發展矩陣,長豐全域將協同共進,使每一寸土地都成為新能源汽車城建設的強勁支撐點。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