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春節(jié)的腳步越來越近,年味也越來越濃。傳承百年的廬江縣非遺美食——小紅頭,也進(jìn)入了產(chǎn)銷兩旺的時刻。這款傳承百年的小紅頭飽含著濃濃的年味,成為廬江人走親訪友的必備品。
1月16日早晨,在廬江小紅頭的制作車間里,傳承人吳江和師傅們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們有條不紊地進(jìn)行調(diào)餡、搓條、包餡、點紅、蒸煮等10多道工序,一個個形似蟠桃、又如盛開石榴花的小紅頭就出鍋了。蒸熟出籠的小紅頭,精致小巧、白潤透亮,氤氳中散發(fā)出淡淡的面點甜香。據(jù)了解,廬江小紅頭制作歷史悠久,相傳有100多年的歷史。
廬江小紅頭制作技藝傳承人吳江告訴記者,小紅頭又名油糖燒賣,皮里包著的餡料基底不是糯米,而是大饃面。小紅頭的餡料調(diào)整很有講究,加入新鮮豬油、干桂花、金橘餅、紅綠絲、核桃仁、豆粉等攪拌均勻,再用面粉混合適量溫水、精鹽,拌和均勻,揉搓成條,掐出一只只小面團(tuán)。面團(tuán)繼而被搟成直徑6厘米左右、皺邊的圓形,小紅頭的面皮也就成了。一張面皮包入餡心8.5克,收口捏成石榴形,高不過一寸,整齊碼成一籠,上屜旺火蒸七八分鐘即可關(guān)火。 最后還有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是用毛筆蘸食用紅色素,在每顆小白團(tuán)的頂端點上一抹紅。顆顆頂著“紅運”的小紅頭由此即成,惹人憐愛。
如今,廬江小紅頭已入選了“安徽老字號”序列,最近又被評為省級非遺項目。得益于現(xiàn)代保鮮技術(shù),如今來廬江,無論在小吃攤還是酒店,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傳統(tǒng)小點小紅頭。近年來,廬江縣還加大小紅頭宣傳推廣,通過電商把廬江小紅頭銷往全國各地。
大皖新聞記者 金學(xué)永 通訊員 李紅兵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