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今年4月,合肥電網選擇濱湖科學城為全省首個試點,建設并投運了互動型無人機巡檢系統。11月25日,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濱湖科學城區域共設置5個無人機機巢,巡視配網線路達150余條,計劃至2025年底建成合肥濱湖高可靠性示范區,區內供電可靠率達99.999%。
此外,截至今年10月底,合肥不停電作業示范區面積達88平方公里,其中濱湖科學城區域覆蓋面積達60%以上,區內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同比2020年減少69.1%。計劃至2026年,實現濱湖科學城全域取消計劃停電。
合肥濱湖科學城區域共設置5個無人機機巢
11月24日上午,一架無人機自位于合肥供電公司包河供電分公司屋頂的無人機機巢內飛出,對臨近范圍內5公里的配網線路,涉及電力設施的地鐵建設點進行全自動化智能巡視。
同一時間,包河供電分公司值班室監控大屏幕上,清晰顯示出遠方高空中的線路實景和紅外圖像。“互動型無人機巡檢系統每天上午和下午自動開展兩次‘精益化’巡視,飛行過程中實時將數據傳回系統后臺并進行診斷分析,全過程無需人工介入。過去至少需半天的巡視過程縮短至1小時內。”包河供電分公司專責蔣大青說。
合肥地區目前有配電網架空線路1436條,長度超1.5萬公里。由于點多面廣、涉及范圍大,僅依靠人工巡視來說難度極大,同時還很難發現一些位于高空中的隱患缺陷。
自2022年起,合肥供電構建無人機配電網智能巡檢體系,常態化開展無人機周期巡視工作。針對濱湖科學城區域地鐵建設點較多的情況,今年4月選擇合肥濱湖科學城為全省首個試點,建設并投運了互動型無人機巡檢系統。
和傳統無人機配電網智能巡檢系統相比,互動型無人機巡檢系統功能更強大。它可以根據不同施工點的具體工作進度和時間,重新調整巡視航線和頻次,飛行過程中可自由進行自動和手動兩種巡視模式切換。一旦巡視過程中發現隱患,運維人員可以通過無人機搭載的喇叭,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喊話提醒。
截至目前合肥濱湖科學城區域共設置5個無人機機巢,巡視配網線路達150余條。
合肥不停電作業示范區面積達88平方公里
為全面推進配電網傳統停電檢修向不停電檢修轉變,2021年底,合肥供電以濱湖科學城區域為試點,建成安徽省面積最大不停電作業示范區,覆蓋合肥市二環內、濱湖科學城核心區等49平方公里區域,服務用戶近33萬。
三年來,不停電作業示范區先后引進2臺帶電作業機器人、11臺中壓發電車等裝備,相繼組建8個不停電作業班組,擁有相關作業人員139人,為不停電作業大規模推廣打下基礎。
“截至今年10月底,合肥不停電作業示范區面積達88平方公里,其中濱湖科學城區域覆蓋面積達60%以上,區內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同比2020年減少69.1%。我們計劃至2026年,實現濱湖科學城全域取消計劃停電。”合肥供電公司數智配網部副主任朱健說。
此外,經過近三年建設,截至今年10月底,合肥電網自愈型配電線路達2852條,市區覆蓋率為98.04%,合肥濱湖科學城率先實現了自愈型線路100%全覆蓋。
“和傳統配電自動化系統相比,自愈型線路的故障判斷全過程無需人工輔助,處置速度由過去的數分鐘提升至一分鐘內、甚至秒級,故障定位更精準,范圍縮小8成以上,非故障范圍內客戶基本實現‘無感知’。”合肥供電公司數智配網部專責趙曄說。
合肥電網智慧站房占比達19.94%
合肥市目前共有3744座配電站房,其傳統運檢模式以人工周期性巡視為主,站內設備存在著智能化水平不高等“短板”,制約著配網供電可靠性的進一步提升。2022年底,合肥在安徽省內首批啟動配電站房的升級改造工作。站內裝設了視頻在線監控,煙感、水浸、溫濕度等傳感器,將數據全面匯聚至一圖四態平臺,實現對智慧站房24小時“無死角”全景監控和智能調節,大幅提升巡視效率。
“一旦智慧站房內出現環境異常、異物闖入等情況,一圖四態平臺立刻發出報警,同時派發工單至設備主人的手機端。今夏汛期,我們利用該平臺不間斷對站房開展特巡,及時排除險情,確保城市平穩供電。”合肥供電公司數智配網部專責劉峣說。
目前合肥電網智慧站房占比達19.94%,濱湖科學城區域的1077座配電站房中的智慧站房數量為318座,占比29.52%,位居安徽省區縣首位。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通訊員李巖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