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1月6日下午,2024年“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安徽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合肥市包河區蕪湖路街道中鐵臻庭小區。新小區,新面貌,環境受到居民好評。你可能想不到,這里曾是一個老舊小區,沒有物業管理,房屋老化嚴重,安全隱患不少。
大皖新聞記者從合肥市包河區獲悉,近些年,包河區始終將城中村改造、危舊房改造工程列為為民辦實事的“暖心工程”,截止到2023年底,已累計完成42個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項目,惠及居民近3萬戶。
從昔日“老破小“到如今的幸福小區
“現在的小區比之前的可好太多了,沒法比?!?9歲的老人張立煌開心地說,他和老伴在合肥儀表廠宿舍住了30多年,如今搬進新小區已一個多月,感覺環境各方面都特別好。
曾經的合肥儀表廠宿舍小區(資料圖)
如今的中鐵臻庭小區(儀表廠宿舍小區改造項目)
11月6日下午,走進位于合肥市徽州大道附近的中鐵臻庭小區,大皖新聞記者看到,整潔的環境,寬敞的步道,隨處可見的綠植,還有不少健身器材,無不令人舒心。小區多位老人在散步、聊天。
很難想象這里原本是個“老破小”。 包河區蕪湖路街道工作人員介紹,這里之前是合肥儀表廠宿舍,占地面積約44畝,共25棟居民樓,總建筑面積約3.6萬平方米,計647戶、居住近2000人。小區始建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房屋多為磚混、磚木結構,基礎設施不完善,老化嚴重,安全隱患多。
2021年11月中鐵四局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中標該地塊,2022年5月開工建設,2023年6月完成安置房主體結構封頂。2024年4月22日,合肥儀表廠宿舍改造項目分房,小區500多戶居民實現原地回遷,圓了安居夢。
堅持黨建引領居民自治
大皖新聞記者從包河區蕪湖路街道了解到,合肥儀表廠宿舍是合肥市首個以“居民自治征遷”方法完成的城市老舊小區。蕪湖路街道堅持黨建引領,確立了“政府引導、居民自治、分段實施、逐步推進”的實施路徑,包括選舉成立由11名居民組成的居民征遷自治小組,并推選樓棟長,遇事“好商量”,通過群眾自治的方式,讓群眾的事情交給群眾等舉措。
中鐵臻庭小區大門
已年過八旬的老人楊玉瑞曾是居民征遷自治小組成員,他也是合肥儀表廠的老職工,如今他的新房正在進行裝修。楊玉瑞回憶說,溝通多,能及時分析情況,小區征遷改造工作得以有序推進,“住了多年的老房子,臟亂差還不安全,現在拿到了新房子,很高興。“
記者獲悉,近年來,蕪湖路街道立足“老城復興典范、和美街區標桿”定位,聚力“黨建、治理、服務”,統領經濟、建設、城市管理、文明創建、社會治理、民生服務各項事業齊頭并進,取得了明顯成效。
立足片區高質量發展 包河區在行動
包河區作為合肥主城區之一,老城區總面積約92平方公里、人口約86萬。近些年,包河區始終將城中村改造、危舊房改造工程列為城市建設的“頭號工程”、為民辦實事的“暖心工程”,截止到2023年底,已累計完成42個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項目,惠及居民近3萬戶。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改造過程的深入推進,“碎片化”問題也日益突出。包河區緊扣主題,立足片區綜合品質提升、片區高質量發展理念,全面開展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攻堅行動。針對人口居住密度較大、存在小而散商業氛圍的城中村、老舊小區,因地制宜創新城市運營理念。
記者了解到,包河區通過探索片區收儲、捆綁平衡、城市更新等多種方式,統籌推進城中村改造工作,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堅持“規建治一體化”理念,積極推行片區綜合開發,以促進生產、改善生活、優化生態為目標,通過城市運營倒推規劃設計和建設,整體提升改造片區的城市功能。
大皖新聞記者 魏鑫鑫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