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在城市發展繁榮的背后,有一群人默默無聞堅守在崗位上,守護著城市的清潔與美麗,他們就是被譽為"城市美容師"的環衛工人們。10月25日下午,在環衛工人節來臨之際,大皖新聞記者走近合肥市7位環衛工人代表,采訪傾聽他們平凡而又偉大的環衛故事。
"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潔"
從2000年至今,李長菊在環衛崗位上一干就是24年,無論寒冬酷暑還是刮風下雨,她堅持高標準做好高新區道路保潔工作,逐漸成長為經驗豐富的"環衛管家"。平時,李長菊常常根據路面的綜合情況,做好詳細的工作計劃,明確每個時間段的工作任務,做到快捷高效。
"夏天,柏油路熱得都能烤熟雞蛋,冬天,我們凍得雙手通紅,但我們不能放下手中的掃帚,當看到街道變得干凈起來,我們覺得辛苦都是值得的。"李長菊說,雖然環衛工作也有不順利的時候,比如遇到不理解的目光,但她不會退縮,會繼續發揚"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潔"的精神,守護合肥的清潔與美好。
劉學義接受大皖新聞記者采訪。
今年44歲的劉學義是廬陽區城管局環衛管理中心的一名掏糞工,他也是環衛工人的典型代表。從2011年調整到掏糞工的崗位開始,合肥老城區95座公廁便成為他的"主戰場"。在這個"最有味道"的崗位上,他一干就是13年,先后榮獲安徽省"優秀環衛工人"、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勞動模范等榮譽。
"我還記得第一次跟著師傅上手學習掏糞工作的場景,當時的惡臭和難以入目的畫面帶來很大沖擊,我直接就吐了。"劉學義回憶,在師傅的帶領和教導下,他逐漸適應了這份工作,他深知工作不分貴賤,作為掏糞工,就是要不怕臟,不怕臭,不怕累,才能為市民們帶去清潔與便利。
工作看似平凡卻意義重大
王祥玉是一名在蜀山區公廁管理崗位上默默耕耘了20年的公廁管理員。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王祥玉便開始了忙碌的工作。從對公廁的全面清潔到角落里的細致打掃,王祥玉始終秉持著"干凈、整潔、無異味"的工作原則。
除了日常的清潔工作,王祥玉還承擔著公廁設施的維護與報修工作。"發現有故障,我第一時間報修,確保市民的正常使用。"在王祥玉看來,這份工作雖然又臟又累,但意義非凡,關系城市文明和市民生活,所以他二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崗位。
"環衛工作雖然看似簡單,卻十分重要。一年365天,我們在街頭巷尾清掃道路,處理垃圾,保障城市整潔與衛生。"經開區的環衛工人李明朝感慨,每當看到市民們對干凈街道的滿意,他便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深刻體會到了工作的意義與價值。
李明朝告訴記者,他在工作中有時候也會遇到亂扔煙頭的市民,無奈之下也必須勸導。有一次,面對勸導的市民說,如果他不扔煙頭,環衛工人工作干什么?面對這種情況,李明朝沒有顧著氣惱,而是提醒市民將心比心,最后市民也主動撿起了煙頭。"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城市一定會更加整潔有序!"李明朝說。
瑤海區的環衛工人倪有云腦海里有著很多難忘的經歷,比如在他們的隊伍中,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屢見不鮮。"有一次,我的同事撿到一萬多元現金,在寒風中等待失主,路人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倪有云說,環衛工人們在用行動溫暖人心。
"來之前,我也猶豫,來之后,我很堅定"
環衛工人中也不乏進入環衛行業時間不長卻干出一番成績的代表。聶霞是包河區一名廚余垃圾收運車輛駕駛員,也是包河唯一一名女性駕駛員。在此之前,聶霞是一名資深的駕校教練,從2020年踏入環衛行業也將近4年了。
聶霞接受大皖新聞記者采訪。
"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廚余垃圾量越來越大,我們的隊伍也龐大起來,每天能夠收集200噸了,我也成了隊伍里的‘老人’,帶著‘新人’們盡快掌握工作要點和技巧。"聶霞說,她感受到工作隊伍團結友愛,組織關懷也很完善,她很喜歡現在的工作。
以前有人問聶霞為什么選擇又臟又累的工作?"來之前,我也猶豫,來之后,我很堅定,我們的工作不可或缺,我們是最美的城市守護者,今后還會繼續努力。"聶霞這樣說。
雖然進入環衛行業才短短一年,楊尚玉也愛上了這份工作。每天奔走在新站區包公大道路段上的楊尚玉感覺到道路環境衛生越來越好。"大家的素質越來越高,我們日復一日把地掃干凈,把垃圾撿干凈,就是對這個社會最大的貢獻了。"楊尚玉說,每當遇到路過的市民遞給自己一瓶飲料時,她便覺得累卻幸福著。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攝影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