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歲的小月月(化名)半年前無緣無故右踝關節腫脹疼痛,甚至走路跛行。家人誤以為是扭傷腳或“生長痛”,且在當地醫院檢查并未發現異常。但休養一段時間后,小月月關節疼痛更加嚴重。近日,家人帶其來到安徽省兒童醫院(安徽省婦幼保健院 復旦兒科安徽醫院)救治。
確診:2歲小娃跛足半年系幼年特發性關節炎
在得知小月月情況后,該院兒童風濕科專家團隊經過詳細查體和專科檢查后,發現小月月的雙足有踝關節滑膜和腱鞘多發增厚、抗核抗體陽性等,結合陽性檢查結果和臨床表現,確診小月月患上了少關節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
確診后,專家團隊為小月月制定了一套精細的治療方案,能夠抑制全身和關節的炎癥,在恢復過程中保護孩子的關節功能,防止發生關節畸形,從而保護關節和臟器免于損傷,等待疾病緩解后,讓患兒過正常的生活。幸運的是,小月月逐漸適應了治療過程,關節腫痛明顯好轉,又可以像以前一樣歡快地奔跑了。
提醒:未經治療者兩年致殘率達50%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是一組16歲前起病,持續6周或 6周以上的單關節炎或多關節炎,并除外其他已知病因的疾病。”該院兒童風濕科主任、主任醫師徐達良指出,其中“幼年”是指癥狀出現的年齡小于16歲,而“特發性”的意思是該病病因尚且不清。
徐達良介紹,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是兒童時期常見的風濕性疾病之一,以慢性關節滑膜炎為主要特征,并伴有全身多臟器功能損害,亦是造成兒童時期殘疾和失明的重要病因,其常見的臨床表現有關節腫脹、積液、活動受限,關節活動時疼痛、觸痛、表面溫度升高等。“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就診,可致關節破壞,未經治療者兩年致殘率達50%。”徐達良提醒。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見習記者 張婉馨 通訊員 陳登環 楊簡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